酒入豪肠
七分酿成了月光
还有三分啸成剑气
秀口一吐
就是半个盛唐
要说余光中老先生的诗,吾独爱这篇《寻李白》,这句诗的意思是李白代表了大唐诗作的顶峰,豪放洒脱,充满盛唐大好气象。自由舒展却富有张力,酒的豪迈,剑的凛冽,月的皎洁,这就是李白的生命的全部组成,半个盛唐就是李白的半个成就。那么盛唐又是什么样的呢?杜甫的《忆昔》里有这样一段:“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回忆的是唐玄宗是开元盛世的繁荣与昌盛,还有王维的“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便是那盛唐的气象。
只消把酒杯向半空一扔
便旋成一只霍霍的飞碟
诡绿的闪光愈转愈快
接你回传说里去
我已迫不及待得开始收拾行李,从这里遁出,向长安走去······
西安,一座千年历史的都城。历史,让它不断“叠加”成为今日西安。所以在去西安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他的历史和文化,这样才能更好得了解这座古都。
《Lonely Planet IN·西安》
小小的一本书,方便旅途携带和阅读,内容涵盖西安所有的玩食住行,并且附有地址,联系方式等等。
《航拍中国》是中国有史以来航拍规模最大、单集投资金额最高的大型航拍纪录片。第一季的第二集就是陕西篇,我很推荐这个纪录片,从另一个角度俯瞰西安的大美。
关于历史的话,少不了《大明宫》,制作精美,色彩很喜欢,真的是良心之作。
《从秦始皇到汉武帝》,相对之前的纪录片帝王形象更丰满,看完这个我还恶补了一下陈宝国演的《汉武大帝》。
西安的公交车和地铁都可以使用支付宝,所以只要你的支付宝领取“西安电子地铁卡”和“长安通电子卡”便可畅游西安啦。西安的公交带K的是2元,不带K的是1元,特殊的公交收费另外。两卡不是互通的,但都比较方便,可以省去买卡的钱了。
高德地图还联合支付宝推出了“支付宝出行卡”,为十一出行用户提供专享福利。出行卡包含哈罗单车骑行季卡1张,公交5折乘车30次(每日2次优惠,最高优惠1元),地铁8折乘车10次,停车2元券1张,加油3元券1张,高德打车3元券3张(我们在西安基本都是首汽约车,比滴滴便宜许多),10月1日前,花8.8元便可限量购买,对于这些优惠来说还是非常非常划算的。
西安的便利店到处都是,比如“唐久”“每一天”,所以你可以花2.99买一张便利店周卡,满10元减2元,一共7次优惠,每天一次。像出去玩的时候买点水和小零食可是非常划算的。
伟大的城,不应该只有历史,还应该拥有有影响力的文化创造和精神引领。古老的西安,几经兴废。历史的遗迹,现代的思想,城市的活力……正因如此才会云集众多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新中国成立后,为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和国防建设的需要,并为改变旧中国遗留的高等教育布局不合理的现状,同时也为支持西部社会经济发展,国务院决定将交通大学从上海内迁至西安,便有了西安交大。其创始人盛宣怀便是我们常州人,这是我去了西安交大才知道的,小小骄傲一下。交大不大,有许多梧桐树大道,听说樱花盛开的季节才是交大最美的时候。
陕西师范大学
他有个很好听的绰号“陕西吃饭大学”,这座1956年建成的雁塔校区图书馆是师大保留下来的老建筑之一,采用了中国古典建筑中的歇山式,左右对称,错落分明,古朴大方,宏伟壮观,据说是梁思成设计的,可惜不能进去,不过光是外面看看就已经非常有味道了,整个校园绿化也非常好。至于吃,我还是放到最后来说吧。
西安碑林博物馆(Forest of Stone Steles Museum)是陕西创建最早的博物馆,它以收藏、陈列和研究历代碑刻、墓志及石刻为主,成为在中国独树一帜的艺术博物馆。著名的“昭陵六骏”就有四骏藏于本馆。碑林是在古碑林的基础上,利用西安孔庙古建筑群扩建而成,分为碑林、石刻艺术和其它文物展览三部分组成,共12个展室。如果你是对历史文化特别感兴趣的,你可以预留出大半天的时间好好得参观一下。我当时没有想到博物馆的藏品那么丰富,所以是下午两点半才到的,以至于后面都来不及看,只好走马观花,遗憾。
门票建议:买博物馆和城墙的联票,这个只有现场才能买到,100元的联票你可以玩两个地方,如果你有兵马俑的票还可以再打8折。
记得,请讲解,请讲解,请讲解。
现场拓印,如果你喜欢可以在纪念品店买这些拓片,我买的是达摩东渡图和兰亭集序,花了590元,着实不便宜。
对于喜欢书法艺术的人来说,碑林博物馆是不可不去的地方。西安碑林本身始建于北宋元祐二年(1087年),是收藏我国古代碑石时间最早、数目最大的一座艺术宝库,陈列有从汉到清的各代碑石、墓志共一千多块。因为碑石众多,形似森林,故名碑林。开始我对书法也是一知半解,但是兴趣浓厚,看了之后才知道书法的博大精深。我特别喜欢黄庭坚和颜真卿晚年时期的字,前者大气磅礴,后者遒劲有力,还有在碑林中唯一的米芾笔迹——四条屏,米芾的行书很有气势,雄强潇洒飘逸。感兴趣的可以网上搜搜,先饱饱眼福。
拴马石。
赫赫有名的“昭陵六骏”,也是我最喜欢的石刻之一,“昭陵六骏”是唐太宗李世民陵墓前的六块浮雕石碑,这六骏原是李世民生前最心爱的坐骑,它们既象征唐太宗所经历的最主要六大战役,同时也是表彰他在唐王朝创建过程中立下的赫赫战功。
六匹骏马的名称:一是飒露紫,二是拳毛騧,三是青骓,四是什伐赤,五是特勒骠,六是白蹄乌。六骏均为三花马鬃,束尾,这是唐代战马的特征。据传说“昭陵六骏”石刻是依据当时绘画大师阎立本(据说是大明宫的设计者)的手稿雕刻而成。当时唐太宗还亲自作诗六首,颂其风采,并命大书法家欧阳询抄录,刻在六骏的石碑上,这就是马赞,而现在,我们已找不到马赞的踪迹了。
六骏中的“飒露紫”和“拳毛騧”两石,于1914年被国人盗卖到国外,现藏于美国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后来美国文化劫掠分子又想来盗窃其他四骏,为了便于运装,掩人耳目,竟将石雕击成了小块方便偷运,所幸途中被西安政府骑兵追到了潼关截获,也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残缺的昭陵六骏, 真是让人痛心啊。
这具雕刻精美、堪称石雕艺术品的仿殿堂石棺的墓主是一个年仅9岁的女童,名叫李静训,字小孩,曾祖父李贤,祖父李崇,父亲李敏,外祖母为周皇太后杨丽华。李静训自幼深受外祖母周皇太后的溺爱,一直在宫中抚养。大业四年(608年)六月一日,李静训殁于宫中,年方九岁。乐平公主杨丽华十分悲痛,厚礼葬之。
1957年考古工作者们在西安城西的梁家庄附近发现了这座隋朝时代的古墓。令人比较吃惊的是,这个古墓虽然经过1400多年却保存的非常完整,而且该墓葬的规格也比较高,里面的陪葬品非常豪华。可能是因为石棺刻有“开者即死”吓退了不少盗墓者,不过现在已经字迹模糊了。
一座碑首上的蟠龙栩栩如生,我们看了好久,就感觉这龙紧紧盘旋上上面,用力翻腾着。
看完石刻,千万别着急走,在他的对面还有一个展厅,叫“长安佛韵”。半下沉式的结构与人字坡的大屋顶构成了一个高挑开阔的内视空间,大像区里二十余尊形体高大、法相庄严的佛陀、菩萨石刻造像比肩而立。
佛像眼睑低垂、嘴角微扬的俯视着渺小的众生,刹那间一个开悟。
空间的正南方暗红色基调背景前,五尊体量高大的北周时期释迦佛立像皆呈右手施无畏印、左手屈肘牵握衣角、直立于莲座之上的姿态。佛陀头顶螺发右旋,肉髻低平,柔和的面部在灯光下似乎带出一抹拈花微笑般的神态,这就是“北周五佛”。
参观的人不多,是一个容易被人忽略的地方,但是很值得一看。
碑林博物馆出来对面就可以上城墙,此时虽然到了四点多,但太阳还是很刺眼。
人殉是伴随原始公有制的瓦解而萌芽,至奴隶制建立而盛行的一项残酷而野蛮的丧葬制度 。人殉最兴盛的时代是殷商时期。而在春秋战国之际的社会变革促使葬俗发生了变化,出现以俑殉葬,即用陶俑、木俑等来代替人殉。秦兵马俑就是以俑代人殉葬的典型,也是以俑代人殉葬的顶峰。秦俑之所以在规模、写实程度上达到如此的高度,除了工匠的智慧之外,还与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皇帝秦始皇的意志分不开。
去兵马俑的车就在火车站东边广场有乘车点,306路,因为是黄金周,所以车坐满就发,很快,两三分钟就一班,7元一个人。先到华清池再到兵马俑,中间还有别的站,大概40分钟左右吧。路上正好遇到一对来自法国的老夫妻,他们告诉了我在中国的旅行计划,并且推荐了我们法国的很多美丽的景点,这40分钟倒也过得快。
九点到达目的地,人已经非常非常多了。
虽然在黄金周,这兵马俑里的人多得无法走路,但是我还是逆着人流,挤着人群,看了两遍才把其看完整。
兵马俑分一号坑、二号坑、三号坑和博物馆。一号坑算比较完整的了,而二三号坑破坏严重,其实如果没有破坏,二号坑应该是最壮观的,因为二号坑是由骑兵、战车和步兵(包括弩兵)组成的多兵种特殊军阵,其中将军俑、鞍马俑、跪姿射俑为首次发现。
能挤到这个位置拍摄,我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你无法想象我的身后堆着比兵马俑多几万倍的——人。
如此大规模的制作,秦史及后世都没记载,这是不可思议的事。况且秦兵马俑千人千面,技术高超,定集天下名匠,如果你不是走马观花的话,在博物馆和三号坑边上都有另外展出的兵马俑,小到骨节,大到盔甲,甚至每一缕发丝都独具匠心,不愧为“第八大奇迹”。
还在修复中的兵马俑。
三号坑。
只剩夯土的二号坑。
让我叹为观止的不仅仅是这些兵马俑,还有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里的这辆秦陵一号铜马车,由于博物馆里的人实在太多,所以没有照片,只能盗图,但是真的很值得一看。
秦陵一号铜马车为“立车”,是古代单辕双轮车并按照秦代真人车马1/2的比例制作。铜马车整体用青铜铸造,大量使用的金银饰件重量超过14千克,零部件达3000余个,采用了铸造、镶嵌、焊接、子母扣连接、活铰连接等多种工艺组装而成,是我国考古史上截至目前出土的体型最大、结构最复杂、系驾关系最完整古代车马,被誉为“青铜之冠”。其实这个铜马车是有彩绘的,只是都已氧化了。
而且一号车上的这把伞可以随着车身与太阳的转动而自由转动180度。当中午两点成一线时,伞回到直立的原位。伞柄上装有双环插销,拉起插销伞柄会脱离。当主人休息时,伞柄底端的两端式摺叠扣能将伞成45度角牢牢地插在泥土里。这把伞不仅实用,也是武器。伞柄中间短剑可作为兵器或盾牌使用。令人惊叹的是,这看似不起眼的技术,但现代的专家们利用先进的弹簧技术却未能将相同工具完整地复制出来。
本来预计半天就可以的兵马俑之行我们却花了大半天,回到市中心已经接近五点,青龙观和很多景点都已关门,无奈我们只能放到后面的行程中了。
陕西历史博物馆,有多少人和我一样,看了国家宝藏而把这里作为毕生一定要去的博物馆之一。博物馆是免票的,但是特殊的馆要另外收费,每天限制人数,网上可以预约,不过十一嘛,大家都知道,人多到难以想象,更别说网上预约了,为了能够逛完整个陕西博物馆而不留遗憾,我买了最贵的唐代壁画珍品馆门票300多的那种,这样可以连大唐遗宝一起看,而且不用排队。其实你去看了就知道,真的是值回票价的。尤其是章怀太子墓客使图、马球图、狩猎出行图,懿德太子墓阙楼图、仪仗图,在国家宝藏里你看不出那个仪仗图有多么宏伟壮观,一定要走近了才能感受到那由近200名文武百官组成的仪仗队伍,包括步行卫队、骑马卫队和车队是多么震撼。
陕博要逛下来真的需要很好的体力和耐心,因为讲解员需要排很长的队等,所以我们拿的是电子讲解器,我整整耗完了三部讲解器的电,后来在参观普通馆的时候,恰逢一位志愿者讲解,他说的超级超级精彩,比讲解员机械式的讲解好太多太多了,只有到了这里你才会发现你是多么得无知。奈何陕博的藏品真的太丰富了,我只顾看,没有好好拍照。难怪弹幕上说陕博参加国家宝藏是玩玩的,随便拿一个都是世界级的文物。所以如果可以,真的推荐你花上一整天的时间,好好感受一下历史的厚重感。
看完陕博已经四点多,我们打算去大雁塔,结果大雁塔前面的喷泉广场正在表演音乐喷泉,依旧人山人海,我们等到大雁塔亮起灯就撤了。
青龙寺,又名石佛寺,佛教八大宗派之一密宗祖庭,唐朝佛教真言宗祖庭。《妖猫传》里的青龙寺和空海就是说的这里了。
青龙寺地处地势高峻、风景幽雅的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上”李商隐的这首《乐游原》就是说的这里)极盛于唐代中期。当时有不少外国僧人在此学习,尤其是日本僧侣,著名的“入唐八大家”中的六家:日本的空海、圆行、圆仁、惠远、圆珍、宗睿就受法于此。尤其是空海(号弘法大师)拜密宗大师惠果为师,学习密宗真谛。后回日本创立真言宗,成为开创“东密”的祖师。因此青龙寺是日本人心目中的圣寺,是日本佛教真言宗的祖庭。日本真言宗的祖师空海到华后,在此寺受学于惠果。
一进寺门就是扑面的香火气息,很安静很漂亮的一个寺庙。我很推荐这里,一个让你能找到自己的地方。
没有商业气息,没有成堆的游人,也没有追着你要捐香油钱的僧人,一起随心,随意。
满枝头的许愿丝带倒成了这个寺最独特的风景。
卧龙寺位于碑林区柏树林街,就在碑林博物馆附近,也是一个几乎没有游客的净土。
据寺内碑刻载,卧龙寺创建於汉灵帝时(168-189年)。隋朝时称“福应禅院”,距今已1800多年。卧龙寺内碑石林立,文物荟萃。
寺内古朴安静。
阳陵,又称汉阳陵,是汉景帝刘启及其皇后王氏同茔异穴的合葬陵园,这个地方游人不多,而且他是直接在墓穴上开的博物馆,让人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这是来回汉阳陵的时刻表,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葬坑中有排列密集的武士俑群,有堆放粮食的仓库,还有牛、羊、猪、狗、鸡等陶质动物及成组的陶、铁、铜质生活用具,全面展现了汉代的军旅场景,与西汉时期的“南军”、“北军”有一定关系。这些考古发现既是西汉帝王丧葬制度的反映,也是西汉时期经济繁荣,军力强盛和物质生活丰裕的缩影。其中在汉阳陵中还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茶叶。
即使夜色已深,西安的街头依旧人头攒动,好不热闹。
回民街的人更多,摩肩擦踵的,我只是拍了照就走了。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读过汪曾祺汪老的书,他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的口味要宽一点、杂一点,“南甜北咸东辣西酸”,都去尝尝。对食物如此,对文化也应该这样。”
西安就是这样,这个处于中国美食金字塔顶尖的地方,把美食和文化融为了一体。
不抖音不网红,西安的美食就在那大街小巷中:
朱秀英的葫芦头(就在文昌门的城墙下):
民宿的老板娘推荐的朱秀英的葫芦头,葫芦头就是猪大肠,馍是自己掰的,现在西安有很多店都是用的现成的碎馍,还是自己掰来得地道。
葫芦头
张文国的梆梆肉(梆梆肉就是类似卤过的肉,比如猪肺啊猪大肠啊五花肉啊等等都可以):
必不可少的冰峰配凉菜,10元点三样,张文国家的泡菜特别好吃,酸酸甜甜辣辣。他家的梆梆肉特别入味,朱秀英家的梆梆肉就没有张文国家的那么好吃了,我看到张文国还开设了专门学习梆梆肉的学校。
葫芦头
梆梆肉
马天牛羊肉泡馍小炒(文昌门城墙,朱秀英隔壁):
他家好吃的太多了,尤其是烧烤,我们几乎天天都去吃,还有炒馍,水盆,泡馍,很推荐这家,怎么吃都不厌。
吃他家烧烤的人真的超级多,一瓶啤酒或者冰峰或者酸梅汤,烤完的串会来询问要不要,烤羊肉牛肉和茄子绝对好吃。
炒馍,比起泡馍我更喜欢炒的,就是量太大,真的吃不下了。
水盆。
别拒绝,吃上一口你绝对会爱上的糖蒜。
记得,馍掰得越小越好。
10元三样的凉菜,每家必点。
吃腻了可以来杯旁边一直叫卖的大熊酸奶,我都后悔买晚了,早知道我天天买着吃。
吃完这条街还有无数条街,晚饭后还得想着第二天的早饭,来碗胡辣汤吧。
我们吃了两家胡辣汤,各有特色各有各的好吃:
老王家的胡辣汤,地图上搜得到,他家的胡辣汤以羊汤为汤底,勾芡略厚,料多,胡椒味重,配上葱油饼和水煎包,那叫一个美味。
这家胡辣汤地址较隐蔽,但是大众点评上搜得到,他家的胡辣汤以牛肉汤为汤底,勾芡略薄,偏酸,吃多了也不腻,配上特别的小油条和水煎包,好吃好吃好吃,超级推荐。
当然,西安的早饭可不止胡辣汤,还有很多很多好吃的:
卷饼,路边有很多卷饼摊子,一张饼皮,自己选自己喜欢的菜,卷起来就可以吃了,我吃的是民宿附近的一家,大叔用五六个锅子摊饼皮,只能说这个饼皮真的很好吃。
热米皮:
也在住宿附近,我发现我住的民宿周围都是好吃的呀。
那么不得不吃的肉夹馍呢?
首推樊记腊汁肉夹馍(请一定要认准竹笆市这家):
吃过的最好吃的肉夹馍,如果你要留着肚子吃别的,那么两个人可以点一个,然后切半。我点的是优质,肉比较多,一口咬下去,馍酥脆,肉鲜美,肉汁顺着手留下来,绝了!
揪面皮,很不错。
豌豆糕,一般。
我留着肚子想去吃酸汤水饺,所以没有多吃,直到后来还是很后悔没有再吃一次樊记的肉夹馍。
不是很惊艳的酸汤水饺。
子午路张记肉夹馍(一定要去翠华路那一家)
西安的子午路肉夹馍遍地都是,我们还在兵马俑那吃过一次,尼玛,是真的难吃,所以请一定要去翠华路这家,就在陕西博物馆对面,参观完博物馆挑一个不是饭点的时间去,这样可以避免排很长的队伍。
我们把大众点评推荐的都点了。
丸子汤不错。
臊子面是偏酸的口味,我看到旁边的妹子就吃不惯。
凉皮好吃。
肉夹馍虽比不上樊记,但是也非常不错。
来自校园的美食,早就听说过陕西师范大学又叫吃饭大学,还有上过天天向上的交大小豆花餐厅。
小豆花餐厅:
就在交大食堂一楼,他家的豆花上过天天向上,但其实我觉得就那样,只能说真的非常便宜,如果要拔草的可以来试试,这里只能刷学生卡,所以可以找学生帮忙刷一下。
陕西师范大学的学子食府(记得逛饿了再去,因为你很可能会吃到扶墙出来)
一楼快餐比较多,这里可以使用支付宝哦!
二楼,美食的天堂,请一定要去尝一下下面第一家的麻辣香锅,我至今都记得那个味道,念念不忘啊!
我听到这里的学生说,她吃了很多家麻辣香锅,还是这家最好吃,又便宜又好吃的那种。
小资的也有:
MOJO咖啡工厂店,店址有点远,可以打的去。
loft装修风格。
手冲咖啡可以搭配甜一点的果味蛋糕。
他们家的馥芮白非常好喝,可以搭配胡萝卜蛋糕。
披萨和沙拉也非常棒。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
会向瑶台月下逢。
前几天我听了场音乐会,有一首琵琶协奏曲叫《花想·云想》,它就是根据李白的这首《清平调》改编的。当时我听的时候,满脑子都在回忆在的西安时的情景。我觉得西安时需要慢慢品味的城市,除了那浓厚的历史文化,还有那宏伟的城墙,更重要的是遍地的美食,晚上,你也可以驻足欣赏城墙下的秦腔表演,或者听听乐队演唱,没有一个城市能像西安这样融入得这么好,能让你的身体与灵魂一起在路上。你丈量的每一个步伐,也许在几千年前的他们也曾走过,这么想来是不是意义非凡了许多。
不需要什么理由,你真的就足够爱上这座城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