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时光旅行~
大西北敦煌青海湖游记——《我们跨越雪山与江河,也跨越每一个真实的自己》
点击查看
红瓦绿树,碧海蓝天,唯美青岛游记——《愿已还,心未泯》
点击查看
桂林阳朔人在画中游——《时光不老,我们不散》
点击查看
泰国普吉肆意行走——《安达曼海上的明珠,满世界都是阳光~》
点击查看
更多的随性而行,还在脚下~
黄海之滨的明珠,万国建筑的经典,啤酒飘香的名城,对外开放的热土。而唯有来青岛了,你才知道什么是“红瓦绿树,碧海蓝天“——一年前和木子因”崂山道士“结缘,再加上关于青岛如此唯美的诠释,还愿之旅,理所当然,出发。
尽管青岛是一座海滨之城,不过它相距身处内陆的北京并不算远。从北京出发,乘坐高铁四个多小时即可抵达青岛。与时常被雾霾天困扰的京城不同,出了火车站立马就看到了清澈的蓝天,或许也是运气好的缘故吧。
火车站旁边就是大海。
在这里漫步,看着蓝色的海水,沙滩上嬉戏的人儿,海上自由翱翔的小船,远处屹立的高楼,甚是惬意。
随意散漫的时光,沿着街边自由溜达,用镜头捕捉惬意时光,一切似乎都慢了下来。
青岛天主教堂,本名圣弥厄尔教堂,由德国设计师毕娄哈依据哥德式和罗马式建筑风格而设计。拟建教堂应高百米,适逢二战爆发,希特勒严禁德国本土资金外流,该教堂不得不修改图纸,即建成现在规模。教堂始建于1932年,于1934年竣工。塔身高56米,是建国前山东省最高的建筑。是中国唯一的祝圣教堂。
教堂前的广场,随处可见拍婚纱照的新郎新娘。
天气晴朗,天湛蓝湛蓝。
教堂以黄色花岗岩和钢筋混凝土砌成,表面雕以简洁优美的纹案。窗户为半圆拱形,线条流畅,显得庄重而朴素。大门上方设一巨大玫瑰窗,两侧各耸立一座钟塔,红瓦覆盖的锥形塔尖上各竖立一个4.5米高的巨大十字架,塔内悬有四口大钟,一但钟乐鸣奏,声传数里之外。
在绿叶的衬托下,教堂显得十分庄严而肃穆。
据说每天早6点平日弥撒,每周周日8点-9点主日弥撒,只有主日弥撒当中才会使用管风琴。可惜没赶上,真想体会一把坐在这个大教堂里一起做弥撒的感觉。
恰逢一对新人在这里举行婚礼,精心布置的婚车掩映在雄伟屹立的大教堂下,连空气中都充满了幸福和甜蜜的味道。
教堂旁边随处可见雅致的酒吧,你可以选择坐在这里品一杯红酒体会午后慢生活,也可以坐在这里看甜蜜的恋人手捧鲜花亲密相拥。
教堂外面生动的雕塑。
进入教堂,是一个高达18米,可容千人的宽敞明亮的大厅,色彩斑斓的玻璃花窗透射出柔和的光线,忍不住感叹真美。
大厅东西两侧设有走廊,后面设有两个大祭台,四个小祭台,厅的穹顶绘以圣象壁画,灯光炫目,充满浓厚的宗教气氛。屋顶覆盖舌头红瓦,其气势庞大,且又古朴典雅。
精致的壁画。
单看青岛天主教堂的室内布置,或许不会觉得有何独特之处。若是对比青岛信号山下的教堂,我们就不难发现圣弥厄尔教堂的宏伟了!
教堂里的雕塑。
游完了青岛天主教堂,再向东前行则是此次青岛之行的下一个景点——八大关。它被称之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其实,之所以称为“八大关”,是因为这里有八条马路(注:现已增到十条),并以长城八个关口命名,比如涵谷关路、紫荆关路、嘉峪关路、居庸关路等,颇为特别。
加之“八大关”滨临海湾,植被颇为茂盛,景色怡人,是我国度假疗养的胜地。
位于“八大关”紫荆关路的路牌。
事实上在青岛,随处可见红瓦白墙的西式小楼,“八大关”也是如此,加之这里滨临海湾,风景更美。
在青岛“八大关”拥有几大景点,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花石楼。解放后它则成为接待中外贵宾的馆舍,随后则向普通游客开放。
据说,花石楼由一位俄罗斯人修建。它的建筑风格是典型的欧洲古堡式,同时又融入了希腊式和罗马式的风格。总之,在见过了传统中式小楼的国人眼中,花石楼颇为独特。当然,它本身就具备一定的建筑之美。
随处可见在这里取景拍婚纱照的新人们。
花石楼临近海湾,主体共分五层,顶层则为观海台。站在它的阳台上,远处的红房子和海景则尽收眼底。
这里的海水更清澈干净,我们迫不及待的下水,去感受这一片清凉。清澈见底的海水,随处可见绿色的水草,还有不少悠闲的人儿在这里垂钓。
花石楼当年的主人究竟是谁,我们已然无法考证。不过无论是谁,面对如此的海边美景,必然也会与我们一样,在潮水退去之后在海边散步、看海。
从“八大关”再往东走,则是青岛的另一个景点——五四广场,也是我们此行的第三站。在第一次见过“五四广场”的标志性建筑,被问及它是什么时,我们频频猜错。事实上,该雕塑名为“五月的风”,你们猜对没?
青岛是一座海滨之城,“八大关”风景区临海,而“五四广场”同样位于海边,转身即可看到茫茫大海,图中海湾的对面则是青岛奥帆中心。
在青岛游玩,除了不时就能看到大海之外,以中国地名命名的路名更是随处可见,比如延安路、宁夏路、山东路以及澳门路等。要强调的是,这里真不是澳门哦!
五四广场旁郁郁葱葱的植被,以及后面耸入云间的高楼。
沿着海边继续往东则是青岛奥帆中心,也是我们当天青岛之行的最后一站。当年,第29届奥运会以及13届残奥会帆船比赛均在这里举行,时至今日这里依然停靠着不少帆船,供游客游玩体验。
奥帆中心的祥云火炬。经过这个“十一·黄金周”之后,青岛因“大虾”而名扬华夏,不过如你所见,这座海滨之城——青岛依然是那般美!
木子说这次青岛之游就是来还愿的,奔着崂山道士向海上名山——崂山出发。
崂山风景区由巨峰、流清、太清、棋盘石、仰口、北九水、华楼等9个风景游览区组成。
我们选择了靠海风景优美的流清----太清、仰口----棋盘石景区。
说起“崂山”,相信不少人会想到蒲松龄的《崂山道士》。其实,崂山自古就有美名,被称作“海上名山第一”。当地更有古语说道:“泰山虽云高,不如东海崂。”
尽管崂山被称作崂山,事实上它位于山东半岛南部的黄海之滨,山区东南二面濒临大海,相比地处内陆的其它名山则自有另一番美景。沿着崂山景区公路旁的木栈道一路前行,看看海景也是挺好。
崂山景区的沿海公路,一面靠山,一面临海。
崂山景区公路一侧的木栈道,脚下即为大海,较为险要。
那天运气还算不错,恰好遇到了打渔的渔夫,一叶扁舟,漂于茫茫的大海之上,远处水天相接,难以分辨,水墨画的虚实之美,油然而生!
大海,木栈道的栏杆,一虚一实,眼前的美景尽收眼底。
当然这样的美景,常见于古人的水墨画或是诗词之中,看完之后作者那种悠然自得的心境跃然纸上。不过,当我们看到实景时,视觉冲击感则更为强烈。
作为海上名山第一,位于崂山的景点、古迹达数十个,不过最吸引我的正是崂山太清宫。传言,当年蒲松龄在这里写下了让崂山声名远播的《崂山道士》。
或许不少人都跟我一样,知道崂山是从《崂山道士》开始。其实,崂山是道教发祥地之一,自春秋时期就云集一批长期从事养生修身的方士,而到战国后期,崂山已成为享誉国内的“东海仙山”。
需要说明的是,佛教传入崂山地区也有千余年的历史,不过清代之后逐渐衰落,图片为太清宫。当然,太清宫内不仅只有这一座庙宇,它只是其中一座。
作为一个拥有千年历史的道教庙宇,太清宫内随处可见参天古树,使得整个院落别致优雅。不得不说,道家清修之地,其景色之美,令人流连忘返。
太清宫内庙宇众多,而且布局工整,加之三面环山,面朝大海,颇具气势,道家的庄严以及神圣感得以充分体现。
据悉,太清宫是崂山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一处道教殿堂,迄今已有2100多年历史。从古时至今,太清宫历经多次修缮,不过依然保留着宋代建筑的基本特点和风格,是典型的道教殿堂。
这是块神奇的石头,导游说摸了这块石头,今年一定财源滚滚~
太清宫亭台楼阁,应有尽有,加之周遭植被的衬托,整个环境更显幽静、惬意。
太清宫亭台旁茂密的野果,也别是一番风景。
其实,大到亭台楼阁,小到砖瓦土石,在崂山太清宫均可以看见历史的痕迹,以及多年来人文的沉淀。
柱子上的小狮子,面目狰狞,在一心一意守护着这片净土的安宁。
绿叶,果实,颜色鲜艳的屋檐,错落有致的灰瓦,一切都是这么和谐而静谧,远处若隐若现的石洞,顿时勾起了我无限的遐想,有没有一种立即去探秘的冲动。
太清宫内的参天古树。
来崂山,更重要的是因为蒲松龄,以及他的《崂山道士》。在崂山太清宫内,则立有一坐蒲松龄的雕像。初秋正午时光,“他”穿着大褂悠然的坐在树荫下,或许正在构思下一篇志怪小说。
蒲松龄在《崂山道士》中写到,王生少时即羡慕道术,于是上崂山求道。历经数月之后,道士授予王生“穿墙之术”,王生“去墙数步,奔而入;及墙,虚若无物;回视,果在墙外矣”。传言下图中的墙壁,就是当年给蒲松龄灵感的那面。
诚然,《崂山道士》仅仅是一篇志怪小说,那时是否果真有穿墙之术,目前已无法考证,不过它已然勾起了众多《聊斋志异》读者对于崂山,以及崂山道士的兴趣。
参观完太清宫,我们乘坐崂山景区巴士前往垭口停车场,可惜的是从垭口并没有景区巴士抵达崂山的仰口景区,我们只好自行乘坐公交前往仰口。
停车场拍的青山渔村。
一眼望去,临海而建的熙熙攘攘的红房子,可知青山渔村可是个不小的渔村。
从垭口乘车下山,抵达仰口景区。
图为仰口景区的索道。
仰口景区的路标。
景区岚光霭气中群峰峭拔,争奇斗妍。
悬崖峭壁下隐蔽着诸多奇石怪洞:有载记元朝著名道士邱处机的咏崂山景物诗21首的白龙洞;历代道士练功之地犹龙洞;由“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块巨石构成的白云洞
坐在这样一个”别有洞天“的雅境里一边下棋一边小酌一杯,该是多么惬意?
仙桃石,栩栩如生。
中国人对“寿”的追求可谓源远流长。古往今来,从秦始皇派徐福东渡寻找长生不老药,到唐玄宗派孙县来崂山采药炼丹,再到崂山一代代道人修身养生,直至今天人们祝福长辈健康长寿,都是为了追求长寿。
从仰口犹龙洞拾阶而上,在蟠桃石西向,偌大的石壁上密密麻麻刻满了近百个形象各异的“寿”字,故被称作“寿字峰”。
趁时光还早,我们从仰口景区赶往华严寺。
1931年青岛市代理市长沈鸿烈为华严庵赠匾,将其改名为华严寺,抗日战争期间,日军侵占青岛,流亡的青岛政府就设在这里,后经多次修缮,1966-1976年期间,华严寺受到严重破坏,现在的华严寺是1999年修葺的。
一竹一叶,万物皆有灵。
好大的缘~
绿叶掩映下的华严寺~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颜一笑笑世间可笑之人的弥勒佛~
许愿牌~
为了寻找青岛的象征”红瓦绿树,碧海蓝天“,我们行走在这座悠闲的城市,向可以鸟瞰这座城市全景的信号山公园出发。
一路走走停停,路边拍的别致茶馆。
华山路9号~
登上信号山公园,远处的风景一览无遗。
风景这边独好~
信号山公园的同心锁。
天气不给力,从信号山公园下山,就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
我们撑着伞来到青岛基督教堂,尽管下雨,仍然有几对新人在这里冒雨拍婚纱照,也是蛮拼的。
撑着伞在雨中漫步,沿着不知名的街道,散漫行走。
这座城市给你的感觉就是随意行走都能发现它无限的美好~
挂在树上的鸟笼,一只小鸟在笼中叽叽喳喳的叫着,油绿色的舒服尽收眼底。
随意行走,来到海洋大学鱼山校区。
鱼山校区位于市南区鱼山路5号,是海大的老校区,校园树木参天,建筑优美,可以眺望远处沙滩,曾被评为中国最美的10大校园之一。
站在颜色分明的操场,刚好可以看到信号山公园的红塔,一切似乎都在小雨的洗礼下变得愈发生动明亮。
中国海洋大学的古建筑~
中国海洋大学的古建筑~
从海洋大学出来,一路溜达,看到一片围墙里亭台楼阁,甚是精致,就好奇找个大门溜达进去,原来是青岛美术馆。
悠闲惬意的午后时光,青岛美术馆人不多,异常静谧。
青岛美术馆位于青岛市大学路7号,置身于中国传统建筑特有的黄瓦红墙“包围”中的一系列建筑群落是青岛市的历史优秀建筑,始建于1934年至1940年,原为“万字会”旧址。
青岛美术馆,三进布局,将罗马柱廊式、中国宫殿式、阿拉伯式三种不同风格的建筑集中于此,不仅具有历史的沉淀、文化的厚度,而且是一处极具浏览价值的观光地。
馆内曲径通幽~
坐在这里和老友一起叙叙旧聊聊天,抑或是悠闲的打打牌,在喧嚣的城市中寻找一片静谧。
美术馆内拍的别致的贝壳~
愿已还,心未泯。
相识是缘起,相知是缘续,相守是缘定。
愿我们永葆一颗童心,携手缘分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