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带娃的香港3天2晚,由三大要素组成:无熊孩子观看演出
无目的地自由暴走
无过敏原胡吃海喝
其实也很想念臭臭,在每一个途径的地方都买了小玩意当作念想。听说上海摩羯驾到,狂风暴雨,我在候机楼焦急等待登机通知。
然后,回想一下,除了想念臭臭,想早点回家,其实这两天剩下的只有.....爽歪歪
爽歪歪从东航一碗面开始,在油尖旺各家茶楼的嘈杂声中持续,然后在人满为患的香港机场找到休息室的CUBE中得到升华。距离起飞还有一个多小时(但愿我是对的),静静窝着整一下照片。
东航一碗面
吃了多少顿茶楼,只有圆滚滚的肚子知道
凉茶阿嬷问我要不要来一碗(真的用碗站着喝),我害羞地说纸杯吧唔该
山寨本土品牌的翠河餐厅(招牌字体都一样)
不知道名字的烧腊店,吃伤了
出发前,在大麦网的评论里发现有个人和我们的行程......正好相反都安排了SAM&TAM演唱会和话剧夺命证人,但顺序恰巧相反~
8.10香港演艺学院 话剧《夺命证人》
一定是对自己的三脚猫广东话蜜汁自信,才想也不想就在HKticketing下了两张堂座的票。不过现场发现有中英文同步字幕。
订票其实无需要通过大麦,不是价格问题,价格差不多,主要是HKticketing订票至少知道是什么座位,虽然也是系统随机派座,但要真不喜欢,大不了重新进系统提交订票需求,看有没有其他派座可能。我试了第二次就派到了舞台左侧A排的票了。
香港演艺学院在湾仔区,港铁湾仔站步行即到
香港演艺学院内设好几个剧院,这场话剧设在学院的歌剧院内进行。尽管想着自己不能中年变刻薄,但还是在上了剧场楼层后忍不住了,为什么2018年了,这些花牌好像1968年那样...好想让我们的YUAN工作室给重新整一整画风
这出话剧改编自阿婆的原著《控方证人》,大概我真的在读书时看过(也不太记得真切),看了开头就知道了结局。
谢君豪领衔主演,秦沛戏份不少,女1号嘉玲姐,戏份反倒没有男1男2来得多。给三位前辈打高分,特别谢君豪,全身是戏。值得特地看一次老前辈们(嘉玲姐别生气)的现场舞台表演。
照片没拍好,话剧其实不太允许拍照,谢幕时看好多人举起手机,才跟了个风颤颤巍巍。
因为那天到得早,才七点多,候场的时候顺便逛了一圈演艺学院。(提醒一下以后看演出别太早到,整个学院入场前没有可以坐的地方....)
香港吉他周在演艺学院搞活动,看到了David Russell来演出时的签名吉他。
散场回酒店已近凌晨。秒睡。
在SAM&TAM演唱会的这一个白天,是要养精蓄锐的,基本上随意晃荡晃荡就好。
考虑到酒店有到朗豪坊女人街的shuttle bus,于是睡到自然醒,就去老街老巷里走一走吧。这一次,走到了洗衣街的一家......你猜是什么?可别猜麻将馆了,虽然旺角油麻地街区确实到处是麻将馆
嗯,真的是家星巴克。
全港唯一两家冰室星巴克之一。
每一样来一个?
从洗衣街出来,在庙街和油麻地随意晃荡。路过了港片里老大们端着报纸街头的美都餐室~多少警察署长在这儿?
今天周六,而且快近午餐时段,很神奇大门紧闭。问隔壁餐厅的人,都摇头说话不知...好像连街角隔壁有这么一家老冰室都不知道的样子
在天后庙这块弥敦道对面,是中华书局油麻地分店。今日收获不少,负重前行。
记得尖沙咀也有弥敦道吧?那个珍妮小熊曲奇啊就有一家在弥敦道。所以原则上我们可以沿着这条道一路走到尖沙咀....
这是哪个分区的ICAC,今儿没人来喝咖啡啊
前面说洗衣街星巴克是两家冰室星巴克之一,那另一家是在哪儿?答案是中环都爹利街~要不顺道走一圈?又得过海....倒没啥,就是过海比较贵
两家的菜单一样,只是都爹利街这家装修得比洗衣街还更加像老冰室.....不好好和你说,光看单张照片根本认不出星巴克的样子。
好遗憾咖啡蛋挞在我前面三个人的手里售罄,早上在洗衣街只吃了咖啡面皮的菠萝油....
享誉三十多载,驰名特浓咖啡
回酒店稍作休整,轻装前往红磡。Alan,我们又来了~
今年坐在红馆山上的位置,一览阿伦小....大我三轮的许冠杰爷爷,舞蹈动作比我还灵活。
大概考虑到观众的年龄问题,alan这次都不用歌迷声嘶力竭喊ancore了,刚下场60秒的样子,就瞬间和sam双双换好衣服又出场了...自动ENCORE技能
此处省略演唱会三小时数千字....
原本想著今日返程,白天可以去西贡吃个海鲜,但天气依然不好,喝早茶的当口,临时改变主意,打算去元朗买点吃的给妈咪外婆。
这一去元朗,发现原来在港铁的地图上,有一片轻铁站是没我从没见过的,就是下图元朗屯门这一圈的轻铁。不虚此行,见识新装备。
搭坐港铁元朗站下来后,发现可以在G1口转搭轻铁去屏山,据说屏山那里有一个邓氏宗祠、一条坪山文物径。那就说走就走。
下面可以前往屏山的交通方式,元朗站换乘的轻铁所有线路都能到,哪部先开上哪部。
看到轻铁了,两节火车车厢,站间距离很短,想起了家门口那造了几年还没通的有轨电车。
轻铁为开放式站台,初来乍到,不知道进站要刷卡。直到下车才发现有人在刷卡,赶忙问一个当地乘客怎么办。阿伯说,没事啊那你们就直接出去不要刷了。惴惴不安,尽管港铁换轻铁免费....没有任何工作人员可以问了,只得记下回来进站要刷卡...
到达屏山!
按指示牌往山上走,邓族文物馆这幢楼有点像赤柱那幢美利楼,规模小一点。
邓氏族谱
定婚的文书
注重教育的邓氏一族,这里是文物科举用的训练器材和书籍。看来族内文武全优。之后在村中的书室看到了文武登科的功名牌。
其中的一本《唐诗三百首》,想起臭臭了 择诗不如撞诗,下一首给你念念《行路难》吧。
1931年邓日滕先生开办的达德学校,之前校舍应该是在邓氏宗祠旁的愈乔二公祠。这是在我们找到文物馆之前走反了路看到的达德学校在上世纪70年代的新校舍。校门看去,学校已经废弃很久的样子了,查了一下信息,据说这里闹鬼....
走到学校再往前,是邓氏的一块祖坟。因为越走越荒(慌),所以还是改了方向走对了路。
拉回靠谱的现实,说说邓氏对教育的重视。按文物馆记载,村里留学海外的历史要从17世纪清朝就开始,时至今日依然盛行。
出文物馆的时候,倾盆大雨啊....下坡路上混着泥土的水略显湍急,差点以为要遇上泥石流...
从文物馆下来,可以沿着文物径,前往觐廷书室和邓氏宗祠,古井,古庙,聚星楼。
首先看到的觐廷书室,青砖所建,两进式楼。
雨特别大,没有拍毗邻一边,与书室相连的清暑轩。这是清暑轩走廊内的功名牌,文武登科,想起了文物馆内祖上对族人文武双全的培养。
再往里走,坑尾村和坑头村之间的,就到了邓氏宗祠。始建至今已有700余年。三进两院。
院内的红砂岩道,显示显赫的族人地位,曾有先人在朝廷身居要职
最后一进是供奉的先祖神位,为免不敬未拍
往前走,还有古井古庙和聚星楼,天气不好,怕赶航班太费劲,决定回撤了。加上偶遇宗祠一旁的华嫂冰室周日休息,有了再来的借口。
回程自然牢记轻铁要两次刷卡。到元朗大马路,一下车就发现几乎没有雨。这倾盆而下的全在屏山啊...
直奔荣华和恒香两家元朗老店,外婆妈咪,回来后你们告诉我哪家更好吃啊~
广播响了,好像,快起飞了
又及,23:20降落在狂风大作的浦东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