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计划好的意大利两周休闲游因为表姐特殊的工作性质直接泡汤,在环顾全世界旅游目的地无果之后,把目光投向了同行极力推荐的甘南。七月的甘南,色彩缤纷至极。满眼都是绿色,纯粹的像一块块天然的抹茶蛋糕,而其中隐隐约约的藏族寺庙,则像是抹茶蛋糕上的红豆,点缀其中。目光所及,不知名的各色小花,星星点点铺满了整个草原,公路两旁的油菜花开满了山坡,如同一条条光带直至远处连绵起伏的山峰。
【交通】大交通-飞机,对比了一下北京到兰州和天津到兰州的价格,果断选择天津滨海机场,单程差价600元。从北京南到天津滨海机场,要先坐京津城际到天津站,然后转成地铁二号线到滨海机场,从上火车到下地铁大约用时1个小时。滨海机场人少,自动行李托运很好用,所以很快就可以候机了,去的时候坐的是厦门航空,看到天蓝色的小天鹅还是很亲切的。兰州机场往返兰州市区可以做城际动车,50分钟左右,比坐大巴快很多。
旅行期间的小交通主要是包车,由于景点离的很远,最美的风景又是在路上,包车的好处就是可以随时停车,行动自由,而且司机对路况很了解,并且也知道哪些地方景色好,哪些地方是个坑,所以包车是这次旅行的首选。
【住宿】进入甘南藏区以及四川藏区,不要对住宿有过多的要求,尤其是扎尕那,由于刚刚火起来,住宿的标准还跟不上,而且由于没有空调,都是用电热毯,一下雨冷的不想出门。不进行住宿推荐了,藏区的标准都是一样,最好提前有个心理准备,不过在得知青海湖黑马河乡旺季价格和住宿条件后,心态平衡了很多,好歹我们住的不是牛棚改造的。
【吃饭】饮食多是牛羊肉,并且高原上面条煮不熟,主食一般是青稞饼。不过藏餐厅的酥油茶和酸奶真的是挺好喝的,临夏和合作的回族饭店中的羊肉很好吃,一点也不膻。建议路上多带一些零食,有时候为了赶路没有办法及时吃饭。关于兰州的牛肉面,兰州的朋友说不用过分在意那家更好吃,对外地人来讲,根本吃不出来,只要早上起来店门口一排吃牛肉面的就是正宗的牛肉面。后来我们去了甘肃省图后面的一家网红牛肉面,他家特色是肥肠+牛肉面,由于店里的师傅是回族,所以先要在店里点面,然后把面端出来到外面卖肥肠的地方搭配着吃,真的非常好吃。强烈建议带巧克力,能够在各种恶劣环境下提供热量。
【服装】从短袖到羽绒服一件都不能少,兰州热的穿短袖,一到甘南,只要下雨一定冷,建议带轻羽绒、防风的夹克,防水的靴子。墨镜和防晒服也必不可少,在花湖那天,突然晴天,胳膊在阳光下暴露了一会儿就泛红了。
【高反】整个行程中海拔最高是莲宝叶则,4200米,因此把莲宝叶则放在了倒数第三天去,从临夏开始,海拔慢慢攀升,给身体一个适应的机会,但重点还是要慢、慢、慢。可以提前几周吃红景天,而且甘南天气多变,千万注意保暖,不要感冒。
【提醒】甘南的大部分景点都处于开发中,因此路边的停车场几乎都有藏民圈地收费,卫生间也是收费的,一般的类型是停车收费、卫生间使用免费或是卫生间收费、停车免费等等套路。
【设备】大部分照片是由富士X-T20 18-55mm拍摄,少部分用手机拍摄
第一天北京—天津—兰州—中山桥—白塔山公园—正宁路小吃夜市、
第二天兰州—临夏—八坊十三巷—夏河—拉卜楞寺—桑科湿地
第三天 桑科草原—扎尕那—仙女滩
第四天扎尕那—若尔盖草原—花湖—九曲黄河第一湾—唐克
第五天唐克—玛曲草原—莲宝叶则—扎尕尔措环湖—阿坝
第六天阿坝—阿万仓湿地—郎木寺—纳摩大峡谷
第七天郎木寺—天葬台—合作—米拉日巴佛阁—兰州
第八天兰州—水车园—天津—北京
兰州—西北众多环线的集结地,不论是青甘大小环线还是甘南环线,都把兰州作为旅行的起点或是终点。兰州本身没有太多的景点,黄河、牛肉面、《读者》算是他最出名的几张名片。一下飞机,环顾两旁,就有种终于见识到戈壁荒漠的感觉。河谷地形限制了兰州的横向发展,城市整个成长条形矗立在黄河两岸,因此兰州的堵车也是蛮严重的。由于甘南的行程从第二天开始,因此来到甘肃的第一天就在兰州市区里转一转。
兰州有名的景点都集中在黄河两岸,特别是中山桥一带。坐车到中山桥,一座石碑上书“黄河第一桥”非常醒目的矗立在岸边,顺着人流走上中山桥,在桥上看黄河,水流太急,看了一会儿都觉得眼晕。
中山桥前身是明代移植来的镇远浮桥,后因为浮桥在冬季还要拆卸,存在安全隐患,在清朝时期从德国进口钢材,修建成了黄河上第一座永久性桥梁。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更名为中山桥。现在的中山桥是经历过抗战时期日军轰炸后修复而成。
过了中山桥,马路对面就是白塔山公园。白塔山公园以白塔寺为名,顺着山道爬到山顶,就能看到白塔,也是俯瞰兰州市区的一个观景台,山本身不高,现在变身为兰州市民茶余饭后遛弯休闲的场所。
下了白塔山,暮色渐沉,我们跑到著名的正宁路小吃街,还没进去,就看到街里面人山人海,过道全是人,想找正宗的鸡蛋醪糟,全是一个配置,白胡子老爷爷加标有自己是正宗鸡蛋醪糟的标语,再一看排队的人太多了,顿时没有吃的欲望。
没吃上饭,只能去寻找张掖路的一家老牌牛肉面,路过西关清真大寺。
结果到了一看,时间太晚已经关门了,旁边的甜品店也关门了,饥肠辘辘的我们只好随便找了一家舌尖尖牛肉面馆,不过虽然没有吃到想吃的那家,但这家味道远远超过了北京所谓的兰州牛肉面了。
从兰州出发,向西南行驶,戈壁的景观慢慢有了些绿色,两边的村落中渐渐出现了清真寺,而且越来越密集,这就到了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市。临夏可以说是西北大地上的清真寺博物馆,各式各样的清真寺在这个区域聚集,几乎几百米内就有好几座清真寺,也因此被称作是“中国小麦加”,如果有研究穆斯林文化的适合在临夏多逛逛。
临夏的市内景观主要集中在他的八坊十三巷。八坊十三巷是临夏的一张文化名片,因为这个区域内98%的居民都是回族,因此仍然完整地延续着回族围寺而坊、围坊而商的格局。巷内共有八座清真寺,每座寺的建筑形式都不同。还有较为完整的26院古典建筑,经过政府的翻修整治,这些院落的格局、建筑、民俗和文化被完整的保留下来,并被改造成介绍回族文化的各个体验馆。
八坊十三巷的示意图
临街的清真寺
小巷子
翻修的院落成了民俗馆
盖碗茶体验馆,楼上有消费区,如果不想喝茶的话可以在免费参观的地方照照相。
巷内西餐小馆
不过临夏绝对是吃羊肉的首选之地,推荐二洒手抓美食城,手抓羊肉真的好好吃,菜量大且便宜。我们要了东乡土豆片,东乡手抓,以及油酥饼,还有为了预防水土不服的麻婆豆腐。这里的餐厅上来先端出来一托盘盖碗茶的配料,如果愿意尝试的话可以让他沏一杯,一份5元。
从临夏解决完午餐,继续出发,慢慢就进入了绿色的海洋,下一站夏河。
从临夏饱餐一顿,继续南行,这才正式步入甘南地区。甘南处于甘、青、川三省交接之处,也是古丝绸之路和唐蕃古道经过之处,现在的甘南还没有青海湖敦煌一线被人熟知,还处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之中。在前往拉扑楞寺的途中还能看见便捷的高速公路正在修建,未来去往甘南各地区会更加方便快捷,但随之而来的会不会是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与承载力过载,也许是当地政府今后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不过就是因为甘南地区的道路险恶,才能感受到美丽风景的不虚此行。
我们刚进山区,天公不作美,下起了小雨,一下车被冻的打冷战,司机师傅说这里一会儿晴一会儿下雨的,没个准儿。大家来甘南一定要注意防雨、防晒和保暖,天气转变太频繁了。
路边的油菜花
【拉扑楞寺】到了夏河,淅淅沥沥的雨反而停了,但依旧还是很冷。夏河整个城市沿大夏河而建,依着群山呈长条状分布,夏河的著名来源于位于夏河县西南部的“世界藏学府”拉扑楞寺,也正是由于拉扑楞寺,傍晚的夏河县,成群的喇嘛结伴走在现代化大街上,相约一起吃饭逛街,反而有一种入了俗世的感觉。
对比后来看的郎木寺,我更喜欢夏河的拉扑楞寺,但并不是因为他有最长的转经长廊,而是他拥有藏区最有名的佛学院。历史上,甘南作为汉藏交界地带,形成了藏汉蒙回多民族集散地。清朝时期,第一世活佛在夏河创建了藏传佛教学府—拉扑楞寺,至此大批活佛和喇嘛在此学成前往各地弘扬佛法。
到了郎木寺,需要在售票大厅跟着藏族小伙儿进入景区,进入景区大门后首先看到的就是转经长廊,虔诚的藏民带着祈祷或是忏悔拨动着一个个经轮,直到穷尽一生。长廊还在顺着河流的走向继续修建。
顺着河流可以前往对面山坡上的晒佛台,能尽览拉扑楞寺全景,也是日出日落的最佳观景点。
跟着藏族小伙儿走近红色金顶的建筑群在广场等待负责讲解的喇嘛,拉扑楞寺内设闻思学院、时轮学院、医学院、喜金刚学院、续部上院以及续部下院六大学院,参观时要妥善保管好门票,进入学院时需要二次检票,有些学院的部分房间进入需要喇嘛带着才可以。我们跟着喇嘛参观了三到四个学院,剩下的有兴趣则可以自由参观。需要注意的是学院大殿内部禁止照相。讲解以参观酥油花作为结束,酥油花是藏传佛教艺术的一种代表形式,原料为酥油,酥油本身价格很贵,但是用酥油和糌粑制作成酥油花,由此可见他的珍贵程度,并且一到天气炎热的时候,酥油花就会化掉。甘南为藏区,寺庙大部分以金顶为主,而且是当地藏民供奉而来,因此只要在藏区看到明晃晃的金顶,那大部分都是寺庙。
Ps.拉扑楞寺的售票人员是寺内的喇嘛,并且是有午休的,中午有几个小时不买票。
【桑科】顺着拉扑楞寺开了几分钟,远远的看到了一大片金黄的油菜花,这片顺着道路延伸出去的区域就是桑科草原。桑科湿地公园是桑科草原的一个景点,在湿地对面的山岗上向远处眺望,能看到远处连绵起伏的山脉以及一大片绿色的草场。桑科草原的旅游开发比较成熟,因此骑马等项目也要贵一些,但我觉得后面去的若尔盖和玛曲草原更漂亮。
夏河县的藏餐还是挺好吃的,我们大众点评了一家评分最高的,更桑曲珍藏餐吧,要了酸奶、酥油茶、烤羊排和藏饭,除了羊排硬了些其他没有踩雷的。最喜欢的是酥油茶,进了四川以后都是川菜馆了,再也没有喝到如此好喝的酥油茶了。藏饭量还挺大的,他是粉丝和牦牛肉炒制而成,拌米饭食用。
扎尕那的扬名一定要归功于《爸爸去哪儿》这个节目,否则以扎尕那交通的恶劣程度,不会吸引那么多游人趋之若鹜。说起扎尕那,他所在的迭部则是以腊子口战役而出名,1935年红军长征过草地就是在腊子口取得了关键性战役的胜利,从此腊子口、扎尕那成了迭部的两张重要名片。而我知道扎尕那,则是因为他的明信片角度与意大利多洛米蒂相似至极,但身处扎尕那,却难以忘记云雾缥缈下的石城的神秘与平静。甘南成行之前,我查了下扎尕那的天气,一周的雨雨雨雨简直让我绝望了,但我同行却说扎尕那的雨天比晴天更美,因此我义无反顾的将他排在我的行程之内。
去扎尕那的路上路过了尕海湖,我们去的时候景区没有开,但是可以在路边看看湖,雨下的极大,大家还是晴天来看吧。
从桑科草原到扎尕那的那条路,刚开始还挺好走,越接近扎尕那,路越难走,雨也越大。进入扎尕那的那条路一直在修,又加上下雨,坑坑洼洼,石子路都和成了泥,相当窄的一条路,窄的地方两辆车错车都很谨慎。第二天我们出扎尕那的时候还看到了小型的塌方。
扎尕那有四个藏族村寨,分别是代巴、达日、业日和东哇,一字型排列在山道上,因为四周被石壁包围,也被称为石城。
扎尕那开发时间不长,住宿也以藏族民居为主,普遍条件不是很好,房间非常小。不要小瞧扎尕那的下雨天,特别冷,一晚上都得开电热毯才不会被冻醒。
要说扎尕那的景点,最著名的要属仙女滩,虽然冒着大雨爬到仙女滩发现就是一个小水潭,但路上的观景台的景色还是相当美的。如果想要更深入的去体会扎尕那,可以做电瓶车环游一圈,更甚者可以骑马而行。
可惜的是那天大雨漂泊,我们只匆匆游览了仙女滩,第二天的日出也因为水雾太大而作罢,趁着我姐还没有起床,我顺着小路从堤坝往山里走。清晨的扎尕那有点像楚门的世界,被厚厚的云雾封锁起来,没有城市车水马龙的喧嚣,只有清脆的鸟啼,顺着山谷裂缝继续走,突然有点恐怖,天地之大,独我一人。
走了一小圈,差不多到了时间,便往回走,小路上的人突然多了起来,民居也开始升起了炊烟,整个石城突然有了烟火气了。
临走的时候,回望扎尕那,天边露出一丝蓝色,雨夜之后的扎尕那被阳光抚摸,又将会是另一番秀丽模样,只恨行程匆匆,无法再为他停留。
如果说让我对四个草原评出个第一第二,我心中的最美的草原应该就是若尔盖,若尔盖的美壮丽也有,柔美也有,在你认为他的美已经定型的时候,他又会展示出另一番景色惊艳你,这就是我独爱他的理由。
下了几天的雨,终于天放了晴,从扎尕那到花湖有一条小路穿山而过,这条小路完美的诠释了什么是最美的风景在路上。小路很窄,因此旅行团的大车根本无法通行,但却有此行最美的风光。穿行在藏族村寨中,顺着河流前行,仿佛到了“小瑞士”一样。
一线天
慢慢海拔上升,绕行在山岗之上,仿佛以雄鹰的视角翱翔在天地之间。
路两边三三两两的牦牛与藏香猪休闲的吃着草,完全不在乎车内人对他们的关注。(小牦牛和小藏香猪真的是太可爱了)
车行至高处,终于有可以停车拍照的地方,不顾司机让我们慢慢走的嘱咐,飞奔至山崖边,对面的山峦如同一个个抹茶蛋糕,完全停不下快门,想把这里的景完整的留在相片中。
翻过山,就进入到四川境内了,不时可以看到胖墩墩的土拨鼠立着身子望着路上行驶的车辆。顺着路往前看,远远的能看到一片停车场,花湖到了。
花湖地处若尔盖湿地核心区的高原海子,湿地内有许多芦苇与鸟类,如果晴天来,整个湿地如同天空之境一样,倒映着填上的白云与远处的高山,但晴天注意防晒,只要没有被衣服遮住的地方就会被晒黑。花湖建议可以玩儿一上午,中午备点零食吃就好,整个走一圈还是很大的。
花湖景区所在的草场内有许多鼠兔,呆萌呆萌的,不怕人。
从花湖景区大门到湿地需要做摆渡车,车程大概十多分钟。摆渡车上能看到很多鼠兔在公路上窜来窜去,摆渡车会可以躲避小动物,所以会有急刹车和急转弯的行为,注意扶稳坐好。
据说花湖这个名字的来源应该湿地内多花,但是我们去的时候只看见零星的小野花,不知道百花盛放的花湖将会是什么样子(大概是五六月份)。
远处的牦牛群
花湖停车场对面的草场能骑马,据司机说要比桑科草原便宜多了,有喜欢骑马的小伙伴可以尝试一下。
******花湖官网
事实证明,从扎尕那前往花湖走小路是正确的,大路据说交通管制,上午一起出发的大团被堵在路上,下午两点才到花湖。
进了四川境内,饭馆多为川菜馆,没有好吃的手工牦牛酸奶了。
下午两点才从花湖出来,溜达了一圈感觉自己都被太阳烤熟了,高原的阳光真的是太烈了。象征性的吃了点午饭,我们继续往唐克赶路,去看落日余晖中的九曲黄河第一湾。
这一路上大概自称为黄河第一湾的有好几个景区,但唯有这个在旅游者心中的地位无可比拟。
九曲黄河第一湾如果没有在对的时间来,可能是一种遗憾,无法看到夕阳西下时,河水在落日下泛着金光,蜿蜒的向远方流去。而我们又赶上了傍晚上云,无法一睹这雄浑气魄的九曲黄河。
这个景区的售票处和景区离着大概7-8公里的样子,需要先停车购票,然后开车到达景区。景区内也有村镇,本地人应该是无需购票的。景区被一条马路分隔两块,一块亲水,一块上山,到山顶的观景台有两种方式,一是乘坐自动扶梯(自动扶梯的票需要在售票处提前买好,到了景区就没有买票的了),建议年纪大的和体力差坐自动扶梯,毕竟海拔也有3400米了,对于我们这种相当于0海拔来的人爬楼已经有点喘了。第二种方式是顺着木栈道爬上去,一路上有4个观景台,可以从不同高度,不同方向眺望黄河。最后我们还是选择自己爬上去,以证明我们不惧怕高反。
不同观景台,不同角度的黄河九曲第一湾
八月份日落的时间大概是晚上7:30-8:00,天色越晚,观景台的风就越大,气温也下降的很快,在等待日落时要注意补充能量与保暖。如果有找个好角度照日落,建议提前去占地方,如果日落再去,观景台上好的位置全部挤满了三脚架和人。
眼看到了日落时间,天边开始上云,厚厚的云层把太阳遮盖住了,我们坚持了一会,看拿着长枪大炮的摄影爱好者们全都下山了,我们也就放弃了。
快下山了,一轮圆月却从天边爬了上来,念经的喇嘛围着塔转了一圈又一圈,顿时觉得整个画面安详了起来,也算是不虚此行了。
随后,踏着夜色而归。
他俩的关系如同一母同胎的亲兄弟一样,虽然同属一个神山,但是从四川阿坝和青海久治进入却是两种不同的景观。而年保玉则由于生态环境保护封闭了,因此莲宝叶则成为了他最好的替代品。从阿坝县出发,到莲宝叶则需要1-2个小时的车程。
早晨,我们从唐克出发,前往莲宝叶则,路过玛曲草原,刚开始我觉得玛曲草原太平了,照出来没有立体感,而真正上到山上,才能看到到山峦起伏的绵延。这样绿茸茸的草甸子,特别想上去打个滚,野个餐,可惜莲宝叶则还在等着我们去探索。
朝霞夕照观景台,海拔3688米
离莲宝叶则越近,就越能感受到海拔对自身的影响。同唐克一样,从景区售票处到景区有很长的一段距离。整个景区有几大景点,但我们的最终目标是扎尕尔措环湖。顺着山谷开向山腰,自然吸气的车突然动力不足,再一看海拔已经上升到4200米了,好不容易开到停车场,剩下的路就要靠双腿步行了。
从扎尕尔措的停车场到湖边有人工修建的木栈道,木栈道两旁是各种高原植物,例如高山杜鹃等等。扎尕尔措算是这段行程里海拔最高,从扎尕尔措向后,海拔越来越低,所以在这里行动一定要慢,蹲下起身也要慢,行动太猛容易头疼。
木栈道,以及刻有藏文的石头
两旁的山石像是各种动物,例如天狗望月、雄鹰展翅等等
终于到了,扎尕尔措。他是莲宝叶则中海拔最高的湖泊,面积约3平方公里。湖后的山峰如同绝壁的城墙,而东西两侧各两座尖利的石峰直插天际,如同卫兵一样,保卫着神圣的湖泊。
人品爆发,天晴了。四周的神山。
清透见底的湖水与水里的小鱼,水还挺凉的。
冰山融雪形成的瀑布
有点像门前站岗的士兵,不禁会想通过这扇门又是怎样的景色呢?
阳光照耀下的山谷
高山杜鹃
环湖有风险,请慢行,不要走太快,我回去时肆意妄为跑了几步,结果晚上高反了,喘不上气,那种感觉实在是太难受了。
把照片发给以前去过年保玉则的小伙伴,据他说还是年保玉则更漂亮,湖光山色更美于莲宝叶则,但错过就是错过,希望年保玉则的生态环境尽快恢复,也期望国内游客环境保护意识能够快速提高,将来某一天可以近距离一睹天神后花园的模样。
睡了一觉,我们的运气彻底用光了,又下起了中雨。雨中参观了最大的转经筒,转经筒需要几十人一起使劲才能转动,下面刻有十二生肖属相。
路过阿万仓湿地公园,步道顶端能看到蜿蜒流淌的小河,但是天气太差了,我们在停车场照了照像就继续赶路。
郎木寺并非单指一座寺院,他是指位于川甘两省交界处的郎木寺镇,也是白龙江的源头。白龙江将小镇一分为二,北边为甘肃,南边为四川。
两地各有一座藏传佛教寺院,分别被称为达仓纳摩格尔底寺和赛赤寺。正因为这两座著名的寺院,整个郎木寺镇游客众多,镇内大部分民房被改为民宿,街边两旁餐厅、酒吧、商店众多,商业气息非常之浓。
【达仓纳摩格尔底寺】格尔底寺是格鲁派寺院,寺院内有四个大殿,其中主店为闻思殿,医学院、时轮殿、护法殿分布其左右。需要注意的是进入大殿需要脱鞋。
金顶的格尔底寺
四川与甘肃的交界
我要吐槽一下,当时大众点评了一家号称碌曲县最好吃的饭馆—口口香小吃,点了店内的招牌渣渣面,味道一言难尽,真是很好奇是怎么排到碌曲县第一好吃的。不过这家的酸奶还是挺不错的,可以尝试。
格尔底寺的后山是纳摩大峡谷,峡谷尽头是白龙江的源头,我们只走到了中间的一个空地,白龙江真正的源头还要往里面走。但我们由于人生地不熟,下过雨后的路极其泥泞,而且都是石子非常不好走,我们也就没再往深处走。如果想去源头的话可以骑马进入,峡谷口就有牵马的藏族小孩。
红石崖,看日出的最佳地点。
藏族的水车式转经筒
峡谷入口
峡谷内的空地
寺旁草地吃草的马儿,我叫他小灰,第二天去天葬台有看到小灰了。
清澈见底的白龙江
【赛赤寺】赛赤寺有藏族小伙儿讲解,他说第一任寺主活佛70岁时经喇嘛允许返回故乡弘扬佛法,修建了这座寺庙。西北山上的天葬台是安多地区最大的天葬台之一,当地的藏民一般会选择天葬,其他的还有塔葬、火葬、水葬和土葬,而一般出生后不久就去世的小孩则是水葬。天葬台周围有野狗出没,注意安全。
远处金碧辉煌的赛赤寺
群山与峡谷
赛赤寺全景
结束了几天的行程,我们踏上了回兰州的路。七、八月份是甘南最美的季节,路两边的油菜花儿竞相开放,给绿色的草场铺上一片片金黄的装饰。据青海的小伙伴说今年青海湖的雨水很大,很多油菜花儿都被雨水打趴下了,没有甘肃的好看。而且青海湖旺季旅行成本太高,远没有甘南的性价比高。
合作,是回兰州的必经之地,也是藏、汉、回三族的聚居地,我们点了油香、牦牛肉干、夹纱和软儿梨(跟东北的冻梨差不多),很好吃。
吃完饭后,顺便去看了看米拉日巴佛阁,原建筑已经毁于时期,现在的九层佛阁是92年重修而成的。佛阁大院的四周建有铜制的玛尼经纶,阁内供奉米拉日巴尊者及其弟子,入内需脱鞋,每层楼梯窄且陡,注意不要碰到头。
回到兰州,第二天一早去吃了甘肃省图书馆后街的网红肥肠牛肉面,相当好吃。
上午趁着还有时间去水车博览园逛了逛,但由于黄河涨水,博览园靠黄河的一侧被淹了,大部分都封了,我们只在音乐厅后面看了看水车,沿着水车博览园的外墙走了走,作为旅程的结束。
好不容易打败了拖延症完成了这篇游记,回顾这几天的所见所想,有惊喜也有遗憾,总会觉得要是能看到晴天的景色就好了,但旅行就是这样,正是因为有遗憾才有继续旅行的动力与勇气,不是吗~
回到兰州后吃什么都很香,而且特别想吃麦当劳,应该是甘南之行的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