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路游器>参与更多日常互动!
南京真的有萤火虫!
而且还有很多!
萤火虫的图片太少少
是因为太难拍到辣!
手机基本上拍不到的!
去看的各位
不要再用 手机手电模式 照不停惹!
这样大家都看不到嘚!
/
“七月的南京,在灵谷寺附近可以看到野生萤火虫”是上一次到南京来玩,酒店的Guest Experience Manager小姐姐特别介绍的紫金山旅行tips。事实证明这是所有南京人都知晓的秘密。
↑↑↑黄点点:我是萤火虫
晚上八点开着车来到灵谷寺停车场,借着幽暗的路灯,看到停车场外的路边停了一水儿的私家车,高德导航上此路段已经变成姨妈红。
我的天哪,这么多人携家带口都是来看萤火虫的?和阿邢将信将疑跟着人流慢慢走,果真都是去往灵谷寺方向。
灵谷寺景区正式营业时间只到晚上6点。6点以后主要景点已经关闭不再收取门票。大批的人向着漆黑一片的景区内涌入,景区门口各种冷饮小吃生意火爆,好像全南京的人都来了。
人这么多真的可以看到萤火虫吗?显然走在我们前面的一家三口也抱有相同的疑问,正在询问路边卖荧光棒的小摊贩。对方不耐烦地拿着荧光棒挥了挥,示意他们向内走别犹豫。
是否见过萤火虫,竟然也是南北差异之一。来之前兴奋地和朋友讲自己要去看萤火虫,南方同学一脸惊讶:你们北方没有?
办公室里的环保人士警惕地问:是那种人工放飞的咩,太残忍了叭。得知是去看野生的,就提前打预防针:萤火虫对环境要求很高噢,你们第一次看不一定找得到噢。
所以当我们跟着大部队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山路上默默前行,努力找寻萤火虫的踪影,却总是被迎面而来手电筒光线闪skr人的时候,也不放弃继续睁大眼睛..拼了拼了。
不小心差一点栽下台阶,绕进人少的角落,一个浅黄色的光点忽然在眼前闪了一下,想要再去寻找的时候小光点已经消失了,让人以为是花了眼。几秒钟之后,浅黄色的光点先在离自己近一点的地方闪了一下,接着又出现在远处的树丛中。
哎一古,真的是萤火虫!而且自带法师闪现技能!突然有点庆幸有很多人一起来看。如果只身在荒郊野外,时不时闪现而出的萤火虫还真的有点..吓人。
第一次看到萤火虫本尊,又惊奇又兴奋,跟着人流穿过一个拱形的城门建筑继续向山上走,一片漆黑之中只能从六神花露水的浓郁程度判断和前人之间的距离。
路两旁的树丛中,时不时能看到荧荧微光。但是山路上的远光狗实在太多,所以和阿邢回去刚才的地方再看一会就回去。
当天晚上可能是太兴奋了叭,做了一连串奇怪的梦。醒来之后阿邢坐在沙发上质问我,你知道我是被你打醒的吗。
/
白天再去灵谷寺,竟然还没有晚上热闹。
↑↑↑昨晚黑暗中随着人流一起穿过的拱门本门
景区内林深树茂,只有蝉鸣和鸟叫声。转了一圈才发现晚上看萤火虫的小角落呢,其实是在洗手间的门口。
↑↑↑回去翻了一下照片..果然..装镇定.jpg
绕过景区门口的放生湖,从中间那道写着“灵谷圣境”的红墙绿瓦的山门走进去。↓↓↓
爬上高高的石阶之后,最先看到的是作为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的无梁殿。
从无梁殿旁边的小路横穿至东侧才是灵谷寺。第一次去的时候会有点摸不着头脑,奇怪为什么中轴线上的建筑不是寺本尊。
灵谷寺始建于南朝,明太祖修建明孝陵的时候将灵谷寺迁来此处,并亲自赐名“灵谷禅寺”,封其为“天下第一禅林”。灵谷寺的原址嘛,就是明孝陵咯。
1928年,灵谷寺核心建筑无梁殿被辟为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灵谷寺又被迁至无梁殿东侧的一隅,即现在所在的位置。其后在附近相继修建了邓演达墓、谭延闿墓及阵亡将士纪念塔(灵谷塔)。现在的灵谷寺景区是寺院和陵园的合体。
无梁殿是整个景区最古老的建筑。始建于明代,整个建筑里找不到一根梁柱,而是纯粹依靠砖石砌起拱形的屋顶作为支撑。从内部看,很像站在一座巨大的石拱桥的下方。这种建筑形式据说在中国古典建筑当中相当少见,值得一看。
↑↑↑冬季的无梁殿,没有树木掩映,可以看到建筑完整的样子
如今的无梁殿还肩负起辛亥革命蜡像馆的作用。大概是为了保护古迹,内部几乎没什么光照,只在蜡像的的四周加几只射灯。黑黢黢的大殿就..略阴森,进入之前需做好心理准备。
夏天的南京真是热到让人颤抖。顺着石板路走到真正的灵谷寺门口,衣服就已经湿透了。
刚刚高考结束,灵谷寺的大殿前还放置着特别为考试而设置的祈福灯。
天气凉快的时候,灵谷寺旁边通向谭延闿墓的山路曲折幽深,临泉而上,是非常优秀的散步场所。
爬山之前,可以先在灵谷寺门口的茶社吃一碗素面,运动过后再回来喝一壶茶,不要太开心。
不过夏天太热,还是比较适合晚上摸黑来看萤火虫。
/
为了看萤火虫,我们选择直接住在山里 –南京钟山索菲特,就建在山脚下林深树茂的地方,酒店还拥有一只高尔夫球场,一面是嫩绿的草坪,一面是葱翠的山。
↑↑↑
右图摄于冬季,因为生日的缘故预定了行政房,view很赞赞。这次不是生日嘛就emmmm,贫民窟中年少女只能住乞丐房没有view..
总之一进来就有一种脱离尘世的感觉,让人立刻进入休假模式。
虽然远离市区,但是酒店内有一间好吃的中餐厅 –紫金阁。好吃到什么程度呢?就是上菜很慢、慢到让人发火,但是菜一上桌吃一口就能消气。
让人等到快发火的菜是夏季新菜色 - 香煎江回鱼。第一天去吃,晚上急着出门看萤火虫,桌上的菜早就全部吃光,两个人守着空桌催了几次也是石沉大海,在心想暗暗吐槽难道现买活鱼去了吗?40分钟过后,服务生小姐姐一脸抱歉地走过来说“鱼是现杀的马上就好了”,随即送上一大盘炒苋菜。
江回鱼端上来嫌弃地夹一块放进嘴里,酥脆的外皮包裹之下的是鲜嫩的鱼肉,外皮上有大粒的黑胡椒,嚼着嚼着会突然有胡椒的的香味在整个口腔中回荡。吃了两口就消气了,甚至还会有“之前等那么久也是很值得啊”的想法..
↑↑↑之后又点一次的补拍图,但是这一盘鱼片上浆太厚导致口感不够酥,没有第一次吃那么惊艳,新菜色果然出品不够稳定啊..
再说本地家常的冷菜 -南京素什锦。虽然是凉菜但却不是凉拌,而是快炒之后加入麻油拌匀再冷藏。芹菜、胡萝卜、豆芽、菠菜、莲藕、千张等等都是常见的素什锦组合。
这里将千张换成豆干。一口下去,爽脆可口,从调味到口感都异常均衡,没有任何一种调味或者食材的口感会让人有突兀之感,不知不觉就能吃掉一大盘。作为开胃菜真的很抓人。
玫瑰雪梨,看名字以为是饮料,其实是糖渍梨子冷盘,切成片之后摆成玫瑰花的形状,夏天吃起来清甜爽口。果木吊烧鸡,金黄色的酥脆外皮很能勾起人的食欲,鸡肉酥烂入味。蟹粉豆腐很舍得放蟹粉。
到了南京呢,如果不吃鸭就太亏了。
和北京做成fine dinning的烤鸭相比,南京的鸭接地气许多,不必穿着得体去餐厅排排坐,而是“不想做饭了就拖着夹脚拖鞋在家门口的卤水铺子拎半脯回家”的存在。也问过南京的旁友咸水鸭和烤鸭哪种更受欢迎,得到的回答是“看心情”。
可是夏天太热不想专门跑去老城区的卤水铺子排队,所以在看到紫金阁的菜谱上提供烤鸭以及板鸭饭的时候就忍不住要点来吃,but连续两个晚上都被告知烤鸭已经卖光了。看来鸭子还真是受欢迎啊。于是先点个板鸭饭解馋。
小石锅一端上来有点傻眼,米饭上只可怜兮兮地摆着四块板鸭肉和一颗香菇。勺了一口饭才发现其中的玄机 – 饭里掺了许多鸭肉碎和青菜碎炒过,嚼一口简直鸭香四溢,有青菜做陪衬也不会显得饭过于肥腻。
大块的板鸭肉也是烤过的,有微微回缩的焦黄色表皮,一口吃掉很过瘾又有点回味,但是因为饭里面已经混入了大量鸭肉碎,如果再多放几块大概就会有点腻味了。忍不住想要为厨师鼓掌。
/
最开始对紫金阁的好吃完全不抱有感恩的心。后来去香格里拉的江南灶吃了一次,味道和用餐环境都“平平”,至少在南京素什锦和“鸭肉小吃”上是逊色于紫金阁的。
江南灶的素什锦分量很大,虽然用了我和阿邢都喜欢的千张,但是只能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千张干涩的口感和其他几样爽脆的食材放在一起显色格格不入,大大降低了口感的一致性。
在鸭肉的“活学活用”方面,江南灶的菜单上让人很想一试的菜品是板鸭松仁烧卖。但本身就比较肥腻的鸭肉和同样油腻的烧卖放在一起就得到了相反的效果。虽然主厨似乎想用松仁的特殊香味扳回一局,但是用料太省以至于根本意识不到松仁的存在。
当然不吹不黑,江南灶确实有很多好吃的菜品,比如醋溜大黄鱼,比如咸水乳鸽。
鱼本身炸得很透,酥脆可口,糖醋汁是古早的做法,没有番茄酱,酸味和甜味的比例很协调。
咸水乳鸽为了方便客人吃,特意去掉不易下口的边边角角,并且大方地给了好几只一次性手套。
最扣分是用餐环境。听说是在南京比较有名的餐厅,因此提前订了座位,周六的中午去,座无虚席。但是座位的整体安排很拥挤。点菜的时候只发一张写了菜名的纸头自己划,一上来就给人一种吃大排档廉价感,但是价位明显不一样啊..
坐在角落的一桌客人跟服务员索要有图片的菜单,最后不知为何发展为服务员和客人的大声对峙..请来酒店经理和业主代表才平息。
以上种种,让人有充分的理由开始怀念紫金阁。
/
江南灶一游之后打算去小清新咖啡店平复一下心情,就去了心水了一阵子的Botanical Silver。咖啡店在小巷子里的一处家属院一层。需要仔细辨认才能找到入口。
↑↑↑进门需按铃~
水泥+绿植的环境设计别有洞天,仿佛城市喧闹之中的一小片绿洲。
除了咖啡,店内更多的地方留给各种盆栽以及与植物相关的家居装饰、植物熏香。
几位盐系小哥哥的主业是花艺绿植空间设计,顺便将自己的工作室开放出来,贩售他们喜欢的手冲咖啡。欢迎拍照,以及,没有空调。是的,三伏天也不开空调。
用店主的话来讲,这里不是以咖啡店作为盈利(大概也没在在乎客人的多少),希望来到这里的人,能够充分感受四时的天气和植物的变换,和自然相处。初初听来也是..蛮傲娇的。
来都来了。
坐在满是树荫的院子里,巨大的风扇带来一些空气的流动,用店里特别为客人准备的大蒲扇扇扇风,喝一口带有海盐风味的咖啡,和阿邢一起辨认一下身边各种各样的植物,看天上的云时来时去,遮住阳光。
墙上写着大段的独白,大概意思是说,对于城市和社会带来的种种问题,诉诸植物和自然虽不能立竿见影地解决问题,但或许是个不错的开始。
炎热的天气,喝着热咖啡,流着汗,在植物的包围之下热而不燥,忽然有点认同傲娇盐系店主“不开空调的理论”。
↑↑↑来这里的小姐姐都好开心啊
又买了一些店家自制的植物标本,再聊几句天,店主小哥哥说的确春天和秋天的时候这小院子最怡人,那时候再来多坐一会儿叭。
/
带着心中的一丝凉风,去了先锋书店开在南师大附近的总店,由体育场地下车库的一部分改建而成。进去之后发现..空调不冷。
来都来了。
虽然店里十分闷热,但是看书买书的人炒鸡多,转了一圈愈发喜欢这间书店,拥有(我认为的)好书店的各种特质:
- 贩售的书籍放眼望去大部分是文史哲,没有成功学和鸡汤;
- 图书的分类很细致,甚至还有按照书局进行的特别分类;因开在南京的缘故,还有一整个书架整理了关于南京大屠杀文史资料;
- 有定期进行的新书见面会/交流会;
- 书籍是书店的主体,文创产品只占据一个角落。
和阿邢找到摄影类的书,看了好一会才回去(主要是太热)。
/
旅程余下时间就在钟山度过,在紫金阁吃午餐和晚餐,太阳快下山的时候去我们最喜欢的琵琶湖散步。
琵琶湖是靠在城墙边上一只小湖,湖边有人工铺就的小路,却仍然保留了较为自然的生态。置身其中,某些角度让人联想到英国的湖区。现在虽然闷热,但是却有一种属于夏天的的饱满的美。
湖面不大,也不是什么著名的景点,几乎没有游客,只有附近的居民在这里散步、钓鱼。
孩子在河边用网兜开心地捞着什么。不知道晚上这里会不会有萤火虫出没。
太阳就要落山,走了一会还是出了一身汗。但是看着山啊湖啊,突然就有点羡慕南京人。
话说南京可真热啊。
/
离开南京的中午顺利地在紫金阁吃到烤鸭。沾着白糖和甜面酱,我的天哪觉得要肥skr了,可就是停不了嘴。
↑↑↑嗞嗞冒油,嗞嗞冒油噢!
顺便打包了鸭架回上海,晚上煮了鸭架汤做捞饭吃。嗝。
临睡前突然心血来潮称了下体重,胖了5斤,不止。
/
本文不是南京钟山索菲特or紫金阁的植入
希望有好心人士转给客户大大
事后送我们两张房券叭
如果是能看到view的行政房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