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2018年5月由西藏返回北京,已经过去了快两个月。我在30岁到来之前完成了12天的川藏旅程。
从高原下来看的第一部电影是《白日梦想家》。这篇游记的背景音乐我选择了电影的主题曲Stay alive,边听边看效果更佳。
想套用一段已经在网络上滥俗的话,送给你我,送给即将读这篇游记的朋友们,送给梦想川藏已久,却还没有勇气迈出脚步的人们。
“当你眯着眼睛写PPT时,色达的土拨鼠刚刚睡醒爬出地穴;当你绞尽脑汁编报表时,稻城的牦牛正在央迈勇脚下悠闲的吃草;当你满头大汗挤进地铁时,布达拉宫上空的雄鹰正在盘旋云端;当你在会议桌上面红耳赤吵架时,川藏路上的背包客正在围着篝火端起酒杯,聊起那些穿着西装皮鞋走不到的路,聊起新风系统永远吹不出的湿润空气,聊起那些在写字楼办公室里永远遇不到的有趣的人。”
视频镇楼(少部分素材拍摄于大同、喀纳斯、大理等目的地)。因为素材大小限制在300MB以内,导致画质略渣。清晰版请移步我的图虫主页视频作品,******
D1北京-成都
经过半个多月的筹备,在做了无数的减法和断舍离之后,还是携带着大小两个旅行箱和2个旅行背包负重出发了。经过一早晨的飞行,于中午到达了成都,藏族的包车司机达瓦兄弟(萌龙旅行)接上了我们。昨天还在办公室里艰难码字,24小时后就已经来到了川藏线的起点,这种感觉是奇妙的。成都用一顿红红的火锅作为欢迎仪式。
4月的北京还在下着冰雨,然而成都已经进入了闷热的夏天。下午悠然的在川博和草堂闲逛,为即将开启的川藏之行做最后的准备。
晚上再用一顿串串结束完美的一天。
D2成都-观音桥
早晨八点,准时从成都出发。第一个目的地是观音桥,再经317国道到色达。司机达瓦兄弟很腼腆,车上氛围有些沉闷,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路边的风景。
一路经过汶川和理县,10年前的那场天摇地动在地表留下的伤痕至今仍然清晰。
午饭前走完了317进藏方向的最后一段高速公路,尤其坦途变歧路,真正的旅途开始了。晚上六点,抵达观音桥,海拔2600左右,入住加绒古居客栈,不错的入住体验。镇上只有一条主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甚至能找到进口商品商店,晚饭后休息,舒服的一晚,外加一顿夜宵,在街边流浪狗子的注视下撸顿串。
舒适的小镇,317第一站
两只狗子凭借哀怨的眼神各混到一串肉,这波不亏。
D3观音桥--色达
早晨从观音桥出发之前,达瓦兄弟带我们来到山上的观音寺,充满仪式感,为这次旅行祈福平安顺利。
抵达观音寺需要经过一段盘山路。
山上的视角很好,能够俯瞰镇子的全景。
寺里的大狗很亲善,眼神很是佛系。
从寺里下山,离开观音桥镇,踏上了到色达的路途。由于阴天,整个路段笼罩在云雾之中,车行进在317上,有种活在电影里的错觉。
午后到达色达,简单吃过午饭后,赶到了天葬台,近距离去体验一种陌生的文化,漫天的秃鹫像军队一样集结,翼展几乎超过2米的大鸟从你头上几公分处呼啸掠过,一种奇妙的感觉。作为基本的尊重,我在这里没有拿起相机,而是选择站在山坡上一个偏避的角落安静的感受眼前发生的奇妙仪式,把这一幕场景留在记忆里。
漫天的秃鹫。
天葬仪式结束,在我们的强烈要求下,达瓦兄弟带我们来到天葬台西大约五公里的一个不知名山坡上,看土拨鼠。这里的土拨鼠早已不怕人了,常年的游客,对土拨鼠来说,有人来就意味着食物到来,据说它们现在很挑食,吃面包都要看品牌的,生活品质美滋滋。
土拨鼠,高原精灵。
野生猕猴
这头羊看起来像《幽灵公主》里的山兽神,据说脾气很躁,一言不合就怼人,当地人都不敢太过靠近。
土拨鼠总是在发呆。
之后迎来了这一天行程中的重头戏,也是这次川藏线上的第一次小高潮,进入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佛学院的大门距离真正的核心山谷还有数公里山路,如果当天是第一次进入,这段路是必须要排队乘坐公交车通过的。游客入住学院内酒店,拿到凭条,再折回入口处,才能把自己的车带进来。
我还是低估了上述过程的复杂性,也高估了自己的体力。从公交车下来后,马不停蹄直奔山顶的喇荣宾馆,这一路的阶梯我甚至是两步并作一步的小跑通过。到山顶后,拿起GPS,发现海拔已经超过了4000米,头痛脑胀和胸闷气短同时来袭,又挣扎着下山把达瓦兄弟和车带了进来,回到酒店后,毫无意外的发烧了,高反第一次找上门来。衣服根本来不及脱掉,一头扎在酒店床上,开始三百六十度无死角的感受高反。本来计划晚上要出去拍夜景的,结果根本无法行动。挣扎着吃下了一捧小药丸,然而作用不大,又无法入睡,只能闭目养神。高反像一座监狱,能把你牢牢的拴住,无限剥夺你的意志力和行动力,体温超过37度,心率接近100,血氧含量70上下浮动。这时你需要精神上的慰藉来缓解肉体的煎熬,带上耳机,平躺,加藤登纪子的《时には昔の话を》,像一股股温柔的暖流,安抚被高反折磨的脆弱神经。
喇荣宾馆的窗外。
D4色达---新都桥
事实证明每个人适应高反的时间是有差异的。本来以为一觉醒来能有所缓解,结果睡醒后的第一感觉还是头痛。但是让人欣慰的是,色达下雪了,暴雪。
上图是昨天晚上。
上图是隔日早晨同一位置。
今年上半年对我来说,简直是在冬夏之间随机穿梭的魔幻季节。2月份在吉林滑雪,3月回到北京气温逐渐回暖,4月初去崇礼滑雪又回冬季,等再回到北京,帝都的夏天就正式来临了,没想到4月末在色达,又遇上了一场暴雪。
强忍高反,挣扎着爬起来吃了早饭,就背着相机脚架和无人机出门了。海拔4000米的白雪和红房混杂在一起,众生、宗教、世俗、神圣,所有我理解与不理解的道理,都集合在眼前的一场暴雪中。
原来满山的红屋,现在只剩下半山。
坛城下转经的觉姆。
乌云下的金顶格外醒目。
拍摄带来高强度的运动和负重,不堪高反折磨的我选择在中午之前离开色达。
午饭在炉霍解决,牦牛肉火锅,价格略贵,但实实在在的牛肉和热汤缓解了身体的不适。下午全程在车上浑浑噩噩,路过亚拉雪山和塔公草原。晚饭前到达新都桥镇入住。高反继续,吃了两片阿斯匹林。事实证明,阿斯匹林能够有效缓解高反头痛。
雅拉雪山。
D5新都桥--稻城
稻城,像一个低谷,整条川藏线上的一些美好和幻想,都如河流一样流经并汇聚于此。
新都桥,阳光明媚的早晨,起床后感觉持续两天的高反有所缓解。
新都桥的早餐,在川藏线上,一日三餐被川菜承包。
翻过“天路十八弯”,意味着已经来到318国道,理塘高原就在前面,所有的风景即将呈现大不同。
卡子拉山,此行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高点。
翻越卡子拉。
午饭在理塘解决,世界高城。
扎嘎神山。
去稻城的路上,兔儿山。
古冰川遗迹,兔儿山形成的年代,兔子这个物种可能还不存在。
经过一整天的跋涉,在傍晚抵达稻城。经过权衡,决定放弃亚丁村,住在海拔较低的香格里拉镇。对饱受高反折磨的身体来说,什么都没有一晚低海拔住宿来得实在。小镇非常舒适,生活配套也很齐整,甚至能找到西餐馆和咖啡店。晚饭后在小镇闲逛,阳光明媚,舒适得无以复加。
镇中心的洛克广场,就在酒店正对过。
隔壁咖啡馆的大黑狗。
懒洋洋的大狗,懒洋洋的小镇。恬适的一个晚上,为第二天的亚丁徒步做好了准备。
D6亚丁
由于预先做好了亚丁的攻略,所以决定用一天的时间直奔央迈勇,放弃去仙乃日的支线。
早晨吃过早饭已经八点,达瓦兄弟只能把我们送到亚丁主景区的正门,剩下的路大部分需要步行。验过票后正式进入景区,犹如还没到旺季,人并不多,但听着身边的聊天,大部分人来稻城貌似是为了拍一段抖音。
主景区正门。
进入景区后,需要乘坐环保巴士前往亚丁。大约用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爬升至4000米海拔,中途会路过亚丁村和一个观景台。在观景台,目睹了仙乃日的真容,震撼到无以复加。
大巴的终点在冲古寺附近。从车上下来,猛吸一口来自深山中原始森林加持的空气,味道虽甜但浓度不足,海拔4000+的徒步从这里开始了。
冲古寺的金顶与山上白色的冰盖相映生辉,这大概是我见过最美的寺庙了。三神山又称三枯主,意为佛教中三位佛菩萨的化身,站在这里环视神山,你能够感受到第一批到达这里的僧侣当时心灵深处的震撼和感叹,从那时起,稻城和宗教如宿命般的捆绑在一起,大自然赋予宗教取之不尽的想象力,宗教反馈给自然神圣的寓意。
从冲古寺来到洛绒牛场,这段路可徒步可乘车,为了节省时间和体力,我选择乘车,大约耗时20分钟。
阳光、紫外线、雪山、冰川一同揉杂在路上,抵达牛场。
去洛绒牛场的路上。
路上回望夏诺多吉,像一个勇敢的少年矗立云端。
站在洛绒牛场,你能体会到洛克第一次来到这里时真实感官。牛场并不是因为那部大众电影而获得了知名度,而是牛场赋予了电影特殊的美丽内涵。
徒步到牛奶海的路程从这里正式开启,携带了近二十斤的摄影设备和物资,对身体来说是地狱般的煎熬。
在徒步起点处,可以选择骑马,但并不是全程,而且马匹有限。
大约经过一个小时的缓慢步行,拍拍停停,到达路途的第一个主要景区,五色海。
五色海的这张照片我认为是几乎完美的,流云、雪山、湖水,在30秒的长曝光中融为一体。
走过五色海,山路开始出现大幅度攀升, 氧气随着海拔的增高逐渐减少,呼吸慢慢变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每走过一段陡坡,就不得不停下休息一会。这时背着将近10公斤的摄影设备的好处是,让我舍不得弃用每件装备,每组镜头,每片滤镜都要拿出来尝试一遍-----既然已经带上山路,为什么不用呢。
五色海的这张照片我认为是几乎完美的,流云、雪山、湖水,在30秒的长曝光中融为一体。
走过五色海,山路开始出现大幅度攀升, 氧气随着海拔的增高逐渐减少,呼吸慢慢变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每走过一段陡坡,就不得不停下休息一会。这时背着将近10公斤的摄影设备的好处是,让我舍不得弃用每件装备,每组镜头,每片滤镜都要拿出来尝试一遍-----既然已经带上山路,为什么不用呢。
这里说一下携带到摄影设备:Canon6D机身+快门线+2块电池 16-35一枚 50MM一枚 70-200一枚 JUSINO折叠三脚架 富士X-T20(备用机) 偏振镜一枚 ND1000一枚 大疆MAVIC PRO+3块电池 Gopro hero4black。我的建议是根据个人的负重能力,尽可能多的携带摄影装备,毕竟风景看到了却拍不到,会抱憾一路的。
在这里各种雪山的细节可以拍到过瘾。
冰盖细节
山谷中的石屋,不知还有无使用价值,或仅仅是一个摆设。
经过大约3个小时的徒步,核心风景之一的牛奶海终于露出真容,但遗憾的是天气已经开始转冷,山顶飘起了大雪,乌云密布,牛奶海无法展现出在阳光下独特的湛蓝色。不过乌云的好处是极大降低了场景的光比,提供了较大的后期空间。
架好设备,开始长曝。
成片
牛奶海周边的游客,十有八九是要拍一段抖音的,每个人几乎都念叨着同样的台词,“抖音骗我爬到这个鬼地方,再也不来了。”其实这一路徒步上来,不论痛苦或是煎熬,也不论山顶的乌云或是大雪,都是人生中一段难忘的经历对吗。佛教认为,人生中出现的一切,都无法真正拥有,只能经历,深知这一点,就无所谓得到失去,都只是经过而已。稻城的三座神山此时此刻就在身边,放下相机,放下背包,深吸一口山巅冷峻的空气,在这样的道场思考旅途的意义,也是一件幸事。
站久了有点冷,开始下山返程。
从牛奶海原路返回到山下,已经是下午六点。从山上到山下不止是海拔的变化,还有温度的巨大差异。回到酒店后,发现自己已经发烧了,熟悉的高反感觉又找上了我,头疼、发热、胸闷无力,只有一个想法,就是回家,回到城市,睡舒服的床,吃熟悉的食物。但是眼前什么都没有,只有一捧抗高反的小药丸。吃过药后,有所缓解,加之酒店的海拔已经回到了3000米以下,终于算是睡上了一个好觉。
D7稻城---芒康
稻城一天对体力的消耗是极大的,早晨起床简单吃过早饭继续赶路。
从稻城赶往理塘的一路上,一直被厚厚的云层追着走,空气湿度很高,水汽在山间肆意弥漫,加上路两侧的古冰帽荒原,有种在异星行走的感觉,周围的每一个画面都显得不太真实。很多次想让达瓦兄弟把车停下来,认真拍几幅片子,但不知为什么始终没有张开嘴提出要求,只是坐在车里静静地看,偶尔拿出手机随意拍上一张。
有种在冰岛的错觉。
水汽在山间弥漫。
途中路过海子山姊妹湖,为达瓦兄弟留影。
午饭在理塘县城简单吃过,继续赶路。下午由理塘开往巴塘,海拔开始出现急剧的下降,在金沙江河谷一度回到了2000米高度,呼吸变得顺畅,空气也开始变的湿润温暖,大片的草地绿植出现在河谷和山脚,这一切景象都意味着即将在地理上离开四川。
四川与西藏以金沙江为界,下午4点左右,我们来到界河。
金沙江,左手西藏,右手四川。
桥上的界牌,已经被贴花了。
进入西藏地界后,瞬间迎来了整条318上最难走的一段路(个人意见),从金沙江到芒康的路基本上是在河谷里走,由于河谷极窄,不断冲毁路基,使这条路常年处于维修状态,很多路段都是单向通车,需要等一侧车走完后才能放行另一侧。不过即使是这样,也不会感觉路况不安全,而且这已经是318路况的下限了,此前和之后都是一路坦途。就这样停停走走,晚上来到芒康,住下。
芒康是川藏和滇藏的交界地,在这里第一次看到了云南菜馆,菜市场里还有来自西昌的新鲜水果,柑橘和野樱桃之类,生活气息很浓的一个小镇。
D8芒康--八宿
还是有轻微高反的缘故,加之酒店不是很舒服,晚上惊醒很多次。大概凌晨4、5点钟,恍惚中看到窗外已经有成队的骑行者出发了。
吃过早饭后,我们也从芒康启程,开始一天的路途。芒康到八宿的路程上没有滥俗的景区,但是遍布教科书般的经典地理地貌。澜沧江河谷,怒江河谷,东达山垭口,72拐,八宿丹霞地貌,在初入西藏的318线汇聚。
澜沧江河谷
雪山之心
邦达县谷地,天空风云变幻。
山顶的独特地貌。
怒江河谷。
午饭在左贡县城简单吃过,下午要途经318奇观之一的怒江72拐。
在邦达县领取限速登记卡,按照卡上的要求,在到达八宿前,速度不得超过40公里/小时。
怒江72拐,无法想象骑行者在这里的煎熬。
晚上抵达八宿,八宿是一个小镇,依318而建,镇上的主要设施和建筑都分布在路两边。由此开始,已经正式进入西藏,开始迈向大陆第三级地理阶梯。
D9八宿---波密
八宿县城到然乌湖尽在咫尺。
早晨从八宿出发,一个小时左右就达到了然乌。
给达瓦兄弟的爱车航拍了一张定妆照。
然乌湖所在的然乌镇是丙察察线与川藏的交汇处。4月末的然乌湖还没有进入丰水期,虽然如此,蓝色的湖水和白色雪山倒影已经让人有种到达瑞士的错觉,无法想象这里就是青藏高原的主要入口。
走向雪山。
湖边不知名的雪山,最喜欢的照片之一,正在用做电脑桌面。
30秒长曝光。
另一个角度的长曝,云水拉丝。
午饭在然乌镇简单吃过,开始奔赴波密。下午路过了一处几乎被山上流水冲垮的路段,达瓦的车一冲而过。过去很久我才想起这个熟悉的场景其实是电影《冈仁波齐》里朝拜者艰难涉水片段的拍摄地。
途径米堆冰川,阴云密布,冰川无法反射天空的蓝色,加之土石覆盖,不仔细看的话不会发现冰川所在。
MAVIC在这里险些炸机,信号一度丢失,慌乱之际,竟然自己飞回了起飞点,大疆的产品还是过硬。
晚上抵达波密,入住仁青客栈,有些类似于农家乐的客栈。老板很会做生意,除了提供一些免费的甜茶和藏袍,还会在晚饭后组织店里的藏族伙计点起篝火跳舞。人在火边跳,藏香猪在身边跑,偶尔还有一只老母鸡杀进人群,不亦乐乎。低海拔、湿润、植被、丰富的人文,把波密打造成了隐匿在高原深处的世外桃源。
围炉夜舞
藏族兄弟跳舞前随手把背篓放在一边
篝火
客栈外手机随拍
黑毛藏香猪
从客栈向外望去,不知名的雪山。
D10波密---林芝
波密到林芝的路程仅有200多公里,以前通麦天险还在的时候,这200多公里路的不确定性很大,玩意遇到滑坡堵车,没准就要从通麦折回昌都,走317进藏,里里外外多出一天的路程。现在随着通麦的加固,新大桥和隧道的开通,天险已经不复存在,波密到林芝也就成了分分钟的事情。于是达瓦兄弟建议我们今早可以在波密好好休息,睡到自然醒。
客栈的窗外风景如画。
简单吃过早饭,喝了一大杯甜茶,继续出发。
这是新通麦大桥和老桥的直观对比。
4月末的西藏,大部分地区还是白雪遍地,但是隐匿在高原深处的通麦已经被绿植覆盖,这么美的地方曾经因为路况被称为通麦坟场。如今走在这里,无法不去致敬开路者的勇敢和智慧。
据说此桥建成前要绕道数十公里才能到达河对岸。
穿过通麦,到达鲁朗。想不到隐匿在波密与林芝交界处的鲁朗竟然是318一路上商业化最成功的小镇。这里的所有藏式建筑都焕然一新,路口处有久违的红绿灯,小镇里的石锅鸡饭店一家挨着一家,顶级开发商的入住的也使得这里有了五星级的酒店和服务。到达鲁朗正值中午,天气阴雨,这意味着很大概率要错过观看南迦巴瓦的机会。走在鲁朗牧场的小路上,毛毛雨不停的下,空气湿润,微风轻拂,树胡子几乎挂满了每棵松树,这意味着这里的生态环境还保持着原始的健康状态,周围的一切美好得像在宫崎骏的动画里。由于阴雨,没拿出相机,只是拿手机随手拍拍。
鲁朗阴雨,你甚至能看到不远的山头上大雨倾盆。
新近粉刷的白墙和精致的佛像,平衡的色彩搭配。
貌似是镇政府?
在鲁朗吃过石锅鸡作为午饭,继续上路前往林芝。离开鲁朗不久,到达色季拉山垭口。从山顶望去,云层更厚,南迦巴瓦注定与此次旅程无缘了。
南迦巴瓦彻底被云层覆盖。
色季拉观景台的宣传画。
从色季拉山下来,进入尼洋河谷,林芝市区近在眼前。林芝是整个西藏地区少有的具备房地产业的城市,而且貌似这里的房地产业刚刚起步。尼洋河谷里世外桃源般的环境,加之较低的房价,让人忍不住在这里投资一套住房。市区里甚至能找到外卖服务,其他生活设施配套也一应俱全。晚上在市区随意走一走,围观藏式的广场舞,等待明天的旅程终点---拉萨。
D11林芝--拉萨
林芝到拉萨的距离要二倍于到波密的距离,但是林拉高速的建成,让穿越400公里的距离可以在半天内实现。
在林芝吃过早饭,开始出发踏上此行的最后一段路程。林拉高速免费,没有收费站,但是不排除在上高速时会遇到几头拦路的牦牛。
大约中午,来到米拉山口,川藏到达终点前的最后一座标志性高山。
米拉山用一场暴雪迎接我们。
天地之间苍茫一片,堵在路上的车流组成了一条分界线。
从米拉山口下来,简单在墨竹工卡县吃过午饭,继续赶路,圣城已经近在眼前了。
下午2点左右,抵达终点拉萨,在依次下车进行身份检测后,得以正式进入这座日光之城。
拉萨第一站,色拉寺。再三犹豫之后,我还是决定不带相机进入这座宝刹,一是因为按惯例习俗这里的大部分地方不能使用专业设备拍照,第二个原因可以借用《白日梦想家》里面西恩潘说的那句经典台词,“总有那么一个时刻,想自己去享受。不需要讲给谁,不需要观众,甚至不需要记录下来。就享受那一刻。”于是轻装上阵,只带一部手机,走进色拉寺。
扎仓,汉语意为佛学院,意义远远大于单一的寺庙。
辩经,色拉寺的标志性场景。即便不懂藏语,也能够为僧人们辩经时经典的手势和丰富的表情所感染。
辩经,色拉寺的标志性场景。即便不懂藏语,也能够为僧人们辩经时经典的手势和丰富的表情所感染。
辩经。
辩经场外的狗子。
高冷的猫主子。
色拉寺一隅。
再次相遇。
黄色和白色组成了色拉的主题,另有红黑色穿插其中,在阳光的强烈直射下揉杂成和谐的换面。
黄白阴阳。
临近闭寺,此类无人小巷越来越多,安静的享受脚下的每一步。
从色拉寺出来,在八角街附近的酒店入住,距离大昭寺大约步行五分钟的距离。算起来在拉萨的时间还有两天,我准备享受当下,收起相机脚架,认真感受圣城的每一次呼吸。
当晚步行来到布达拉宫,红墙金瓦,透露一种不怒自威的威严。
D12拉萨--羊卓雍错
临时安排的一天旅程,不太完美的体验,沿途满山的收费拍照景点,看着一只只藏獒、羊羔、牦牛被并排拴在路边供游人收费拍照,心里很不是滋味,这样的场景不应出现在圣湖畔。抵达羊卓雍错,天公并不作美,阴云蔽日,湖水无法展现出迷人的蓝色,心情和景色总体以灰色调为主,用手机简单拍了一段延时了事。
晚上用一顿串串结束灰色的一天,藏文版王老吉亮了。
D13布达拉宫--大昭寺
在拉萨的最后一天,按照计划游览布宫和大昭寺。票和导游是在网上提前预定好的,省去了很多麻烦。
一早就来到布宫,整体游览感受不作更多描述,相信这样的圣地,也不是只用几段文字就能够轻易表达的。
还没睡醒的猫。
结束布宫的参观后,步行回酒店午休。
北京路旁的公交站,小猪佩奇已经火到高原上了。画得蛮好。
在下午参观大昭寺前挤出时间来到冲赛康。早前在知乎上看到过一个问题“有哪些可以称得上是真正的英雄的人?”其中的高票答案就是乾隆朝第一名臣傅恒之兄傅清击杀叛臣珠尔墨特的故事,冲赛康就是这个故事当年的舞台,至今从这里还能直观的感受到英雄的豪迈气息,历史的味道从冲赛康的阁楼里不断弥漫。
从冲赛康出来,直接就是大昭寺的门前。
进入大昭寺,竟然有幸遇到了高僧尼玛次仁师傅的亲子讲解,遂全程跟随师傅听讲。尼玛次仁师傅精通藏、汉、英语,是大昭寺中最知名的喇嘛之一,能够跟师傅的脚步走过大昭寺的每个角落,听有关大昭寺的每个历史故事,真是一桩幸事。
从大昭寺出来已接近傍晚。送别了我们的司机达瓦兄弟,所有不舍与回忆都凝聚在此行拉萨的最后一个晚上。
第二天一早,结束全部行程之后,收拾行囊登上去昆明的飞机(拉萨市区到贡嘎机场的大巴非常方便,不论是否满座,每隔10分钟发车一班,路程时间不超过1个小时,而且价格非常良心)。
从拉萨下来,我打算到大理继续一段旅程,在苍洱之间回味全部的川藏之行,完成这半个月来激荡心境的沉淀。
洱海日落
旅行是人生的万能治愈剂,旅行不只是拿起相机拍下令人赞叹的照片,更是在于在路上寻找自我。旅行代表的是不断的接受新鲜事物,寻找生活意义之本源。美好的事物从来不苛求引人瞩目,“去体验这个世界的各种精彩,相遇不同的人,并记录下他们的美,表达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以证明他们来过我也来过。做平凡的人有不平凡的故事。”